微信5.0版本選擇折疊公眾賬號,或許是出于用戶體驗的考量—很多時候,滿屏的未讀消息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微信對于公眾賬號的態度,不再像前期那么大力扶持,有些甚至被認為是累贅。在一些公眾賬號運營者看來,這多少有一點兔死狗烹的意味;只不過,對外還得嘴硬得宣稱,“5.0折疊對我們沒影響,到達率反而更高了”。
尤其對于自媒體公眾賬號而言,微信作為他們曾經的唯一主陣地,曾帶來大量訂閱者,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影響力。而影響力,正是任何媒體形式都孜孜以求的。
微信的調整已過去一段時間,這次調整對大多數自媒體類賬號都是重大利衰,因為動搖了其發展壯大的根本,使自媒體的生存空間被極度擠壓。好在這種情形并沒有持續太久,自媒體們還沒來得及悲傷,就已發現更美好的前景在前方等待。
山頭林立巨頭公司積極吸納自媒體
微信所遺棄的,一大票平臺正在跟進。
即使在信息泛濫的年代,真正優質的內容仍然是稀缺之物。很大程度上,優秀自媒體都是平臺型媒體應該瘋搶的內容輸出源。自微信遺棄自媒體之后,搜狐新聞客戶端、易信公眾平臺、360自媒體平臺等巨頭紛紛出手,對自媒體釋放友好信號。
情勢轉變之下,自媒體再次成為香餑餑,慶幸“內容為王”依然成立。渠道越多,對自媒體越是利好。
以搜狐新聞客戶端為例,因起步較晚,在門戶新聞客戶端的爭奪戰中處在絕對下風。但搜狐很早便試圖在客戶端上構建平臺,包括引入各類報刊雜志等,隨著自媒體概念的火熱,搜狐新聞客戶端已通過市場及BD團隊拉攏一批自媒體入駐,甚至直接挖來自媒體人做運營,以期能帶來些改變。
易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平臺。易信在誕生初期便迅速聚集了大量用戶,并在第一次版本更新中加入了公眾平臺。作為一款類微信產品,易信在吸納自媒體入駐時有著先天優勢,賬號運營者只需將資料平移而無需繁瑣設置。盡管相對于微信,易信是一個小平臺,但一方面是微信果斷拋棄、一方面是易信積極拉攏,很多自媒體人還是選擇了第一時間加入易信公眾平臺。根據官方數據,不到一個月時間,易信用戶數即突破1000萬,受眾群體正在大幅增加。
360新聞搜索中,亦有獨立自媒體頁面的明顯入口,在該頁面下,360抓取了目前主流的自媒體賬號內容。目前360的做法是只做流量導入,不參與其他環節。
除以上搜狐、網易、360之外,國內巨頭互聯網公司中新浪、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都在做類似動作,一些視頻網站也參與其中。其中新浪顯然希望自媒體重新以微博作為主陣地,百度期望更好得抓取內容,騰訊的“自媒體精品百人計劃”等。
內容為王自媒體內容形式呈現多元化
一方面輸出內容的平臺變多,與此同時自媒體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
早起自媒體賬號大多以文字評論為主,一些有心的運營者會在文章中配上高質、與主題契合的圖片,在排版上精心調整。看似簡單,其實能做到這一步的并不多。
現在隨著自媒體本身的發展以及平臺技術的支持,內容主題和呈現形式都越來越多元。內容不再局限與科技、IT,形式也不僅是簡單的文本,出現了運作非常好的視頻內容,如《羅輯思維》、《曉說》;動畫形式,如《三表龍門陣》;音頻形式,如網易《輕松一刻語音版》等。
這些自媒體人,有些活躍于視頻網站如優酷,有些活躍于新聞客戶端如網易、搜狐。很顯然,微信已經不再具有當初的吸引力,只要能生產優質內容,自媒體人根本不必擔心傳播渠道。有自媒體人調侃成,自從離開微信,才發現了整片森林。
據報道,剛剛上線的易信公眾平臺已經吸引了超過6000家公眾賬號,其中包含很多優質自媒體。一位易信內部人士向我介紹說,易信的公眾平臺將圍繞手機來大作文章。視頻、動畫等形式內容并不是手機端接受信息的最佳載體,尤其是考慮到流量、卡頓等因素,圖文信息又很常見、容易流于平庸。借助易信平臺的高清音質,易信期望能引入更多優質的音頻自媒體,包括評論人、演藝人、動漫人,也許打開手機聽一小段相聲是個不錯的玩法。
總之自媒體的呈現形式會越來越多元。看起來,在微信轉身離開后,整個世界留給自媒體人和自媒體平臺的想像空間,反而更大了。或許自媒體真正的繁榮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