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前的北京時間9月25日,谷歌正式發布傳聞已久的“G P hone”———T-Mobile G1(即HTCDream),第一臺運行A 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了蘋果iPhone。喬布斯對Android的誕生非常惱怒,認為那是對iPhone赤裸裸的抄襲。五年后,喬幫主早已仙游,A ndroid設備的激活數量則超過了10億部。
回顧Android的發展史,早年各大品牌的產品理念相當一致———向iPhone靠近、再靠近。而如今,以9月末OPPON1、三星GalaxyNote3、LGG2、酷派大觀4在內的多款新機輪番上陣為例,你會發現這些品牌雖然同推Android系統機型,但各自仰仗的法寶已大相徑庭,產品也不再是“千機一面”。反過來從手機品牌的角度看,五年來,Android這個由谷歌提供的免費玩意兒,身份也變得微妙了起來。
CM創始人亮相OPPO的啟示
9月2日,魅族在水立方發布了MX3,開了個頭。此后一個月新機輩出,除了iPhone外,全部是Android陣營的產品。OPPO CEO陳明永稱這個9月是“眼花繚亂”的,他希望23日晚間自家發布的OPPO N1的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N1發布會現場,代言人陳坤的出現讓粉絲興奮不已。而對于業內人士,特別是Android手機發燒友來說,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編譯團隊CyanogenMod(業內俗稱CM)的創始人Steve Kondik被陳明永請到現場,才是真正令他們興奮的。
陳明永隨即在發布會上表示,“N1獲得了CM系統的支持,成為CyanogenMod唯一官方支持的中國廠商,并將與CM進行深度合作。”
一直以來,OPPO在智能機江湖的殺手锏是“至美”的硬件與外型,N1也不例外——此次最大的賣點是1300萬像素可旋轉鏡頭和機身背面的觸控板。陳明永坦言,過去OPPO的軟件經常被用戶“吐槽”,所以此次打造了一個全新的軟件系統“Color OS”。讓OPPO手機在軟件上也能有“至美”的表現。
據稱,N1將推出搭載Color OS和CM系統的兩種版本,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事實上,無論Color OS、CM,還是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 OS,都是從Android系統中衍生出來的產品。只是在開源的大背景下,谷歌對這些衍生品的掌控力越來越小,使得誕生5年后的Android,成了其未曾想到的“新模樣”。
原生Android在哪里?
CM的制作團隊名為Cyanogen。也是在9月,Cyanogen宣布已獲得來自Benchmark Capital和Redpoint Ventures的700萬美元投資。讓這家起初只是“興趣小組”模式,單純依靠口耳相傳傳播的第三方Android ROM團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像模像樣的公司。
按照其官方說法,此次融資的目的是要讓CM超過黑莓系統和微軟的WP系統,成為僅次于官方Android和蘋果iOS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據CM CEO Kirt McMaster介紹,目前CM已有超過800萬用戶,而這只是同意上傳數據給Cyanogen的用戶量。按其估算,實際用戶量會達到2-3倍。
回顧CM的歷史,就是在用戶對原生Android系統的口誅筆伐中誕生的。Steve Kondik表示,現在市場上的許多手機壓根兒就沒想著讓人用得爽。“說到底,它們只是想賺錢而已。我們想要幫你提高效率,充分發掘其中的潛力。”
CM是民間制作團隊中較為突出的典型。事實上,無論是民間團體還是OPPO、小米這樣的手機品牌商,在Android的身上大刀闊斧“動刀子”,目的都是讓系統變得更貼近用戶需求,做原生Android沒做到或是沒想到的事。但也因為如此,在谷歌宣布Android終端激活量突破10億臺的時候,真正還保有原生Android模樣的終端,少之又少。
谷歌的底線
Android作為產品系統,主要原因就是開源。開源意味著軟件端不需要授權費用,而過去酷派在使用WinCE系統生產手機的時候,需要向微軟按臺繳納授權費用。
然而,Android發展到今天,下游各種各樣的“自由動作”讓這套系統變得相當碎片化——各種版本的Android同時存在于市場上,起初很多品牌還會期待Android推出新版本,并能以此作為“噱頭”向用戶推銷產品。而如今他們也變得不太在意所謂新版本,因為那可能意味著自己在Android上做的優化要重新來過。“系統是開源的,但我們的優化投入可都是真金白銀。”一家第三方ROM開發商創始人向南都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基于Android的各種自由發揮,谷歌也不都是照單全收,它仍然有底線。2012年9月13日,宏碁與阿里巴巴計劃中的聯合發布會被臨時取消,當時阿里巴巴方面向南都記者透露,取消的原因是宏碁的新款手機采用了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操作系統,因此谷歌向宏碁施壓,后來谷歌官方也承認了這種說法,表示阿里云改了Android的基層架構,有風險。
5年后,10億臺,或許Android已不是谷歌起初規劃的樣子,但它還在堅守一些底線。只是這層底線在Android開發者對系統的不斷深入,以及各類合作伙伴的“同床異夢”中,變得越來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