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互聯網巨頭借理財“搶”銀行錢 或影響銀行基金代售

互聯網巨頭借理財“搶”銀行錢 或影響銀行基金代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01 10:10  瀏覽次數:19
  存款流失嚴重銀行逆市發高收益理財產品并實現T+0兌付還擬推余額寶產品



 
  繼推出“百發”4小時輕松攬金10億元之后,百度又宣布將推出第二款理財產品“百賺”,而余額寶短短幾個月已吸金1300億元。
 
  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身互聯網理財吸金大戰,是否會對正在發愁存款大幅流失的商業銀行構成威脅呢?畢竟理財產品銷售在各大銀行開展的中間業務中占了不小的位置。銀行家們應如何看待互聯網這一金融“外行”呢?
 
  互聯網巨頭:掀起理財大戰
 
  當下,互聯網巨頭正展現出瘋狂的“吸金力”。
 
  以“余額寶”為例。從6月13日上線,到10月16日截止,“余額寶”開戶用戶超過1600萬元,貨幣基金累計申購超過1300億元,它已成為中國最大公募基金和貨幣基金。“余額寶”較高的收益率使它的吸金能力變得異常強大,1300億元的基金也就意味著1300億元的“余額”從銀行里面“飛走”。
 
  10月28日上線的百度理財平臺——百發,一天內銷售超過10億元,購買用戶數量超過12萬戶;甚至由于眾多網友蜂擁而至,百度理財頁面的服務器一度“宕機”,導致部分地區的用戶無法登錄,也就無法進行注冊和搶購。就在第二天,百度理財平臺上又發布了一條廣告——“百賺來了”,聲稱該產品的收益是2012年活期利息收益的12倍(約4.5%)。
 
  據稱,騰訊財付通、新浪微博都在謀劃互聯網理財工具。
 
  互聯網理財優劣
 
  優勢:
 
  門檻低、收益高、資金靈活進出。
 
  劣勢:
 
  所推的理財產品風險比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更大。
 
  銀行:主動應戰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
 
  記者發現,針對互聯網理財門檻低、收益高、資金靈活進出的特點,不少銀行自8月底以來,多次反常地發行了多款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吸引客戶。
 
  記者了解到,廣東華興銀行正推兩款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3%和6%的理財產品,其中收益率6%的產品,運作期限只需116天。而當前行業內理財產品普遍收益率在5%上下浮動,華興還強調,所有理財產品全部實現T+0兌付。
 
  此外,各家銀行還在緊鑼密鼓地推自家的余額寶產品及和第三方機構合作的相關類似于互聯網金融發行的對流動性寬裕類型的余額寶產品。今年8月,廣州農商銀行就推出“定利靈活賬戶”,在利息按照存款金額的3.3%不變的情況下,還可隨時提現或者轉賬。
 
  日前,交通銀行上線“快溢通”服務。只要持有該行借記卡,簽約后,就能根據持卡人設置的賬戶留存金額將溢出閑置資金自動申購指定的貨幣基金;如果關聯了信用卡自動還款業務,還可于還款日前贖回基金變現、自動為信用卡還款。
 
  觀點
 
  樂觀:
 
  大頭的錢留在了銀行
 
  不過,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對互聯網“屌絲”理財不屑一顧。一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相關人士認為,互聯網理財的資金,即便是從銀行卡轉出的也大多是小額的,因此大頭的錢還是留在了銀行。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負責人表示:“我們發行的產品雖然收益率沒有他們高,但是其安全性和穩定性還是受到了肯定,此外,我們的客戶源還是比較穩定的。”
 
  “銀行還是有優勢的。”資深財經業內評論人士張平認為,首先銀行所謂的理財產品是在存款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變相招攬儲戶,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相對安全,但互聯網金融所推的理財產品有更大風險,“后者因涉嫌虛假宣傳,百度取消了8%的收益率承諾;還有一些最近關門跑路的P2P網站,所以互聯網金融要比傳統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更大。”張平說。
 
  憂慮:
 
  影響商業銀行基金代銷
 
  建行研究部相關人士表示,互聯網的理財大戰對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銀行存款、理財產品和基金代銷業務會造成一定沖擊。盡管短期內很難產生較大沖擊,但長期來看,如果國內監管環境進一步放松,余額寶等平臺限制因素減少,產品線相應豐富起來,加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紛紛效仿的聚集效應,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可能會加大,特別是對其基金代銷業務將造成一定影響。
 
  該人士認為,若要與余額寶競爭,還是要與基金公司合作,用網銀實現活期存款賬戶余額自動申購貨幣基金、拓展T+0貨幣基金支付功能等。
 
  觀察
 
  存款流失競爭嚴峻銀行如何接招?
 
  業內
 
  人士
 
  ●銀行應搭建自己的互聯網理財平臺
 
  ●還應提高自己理財產品的服務質量
 
  ●降低理財產品的門檻方便客戶購買
 
  目前,銀行存款流失嚴重。有媒體報道稱,10月前27天四大行新增貸款僅為930億元。銀行存款流失,一方面是或因財政存款上繳量超出市場預期、銀行今年以來自身放貸節奏加快有關,另一方面,也和互聯網金融突起,與之搶食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由于中國的監管政策,互聯網企業不能設計產品銷售、投資。但是,互聯網理財的吸金能力如此神速,應該引起各大銀行對互聯網銷售渠道的重視,積極和互聯網合作,借助這一優勢渠道銷售理財產品。
 
  資深財經業內評論人士張平認為,銀行還應提高理財產品的服務質量,降低理財產品的門檻,讓客戶輕松便捷高效地購買理財產品。“畢竟現在互聯網企業的理財產品最低門檻只要1元,而銀行大多都要5萬元起步。”張平說。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