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是當下一個深刻的課題。過去20年,占企業總數不足1%的互聯網企業,在探索新經濟模式的過程中做出了貢獻,但在未來10年,占企業總數99%的傳統企業,將加速擁抱互聯網,并在新經濟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擔任主要角色。
互聯網
蘇寧是最早擁抱互聯網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目前正在路上。而制造業第一個擁抱互聯網的企業,則是四川長虹。長虹日前拋出家庭互聯網,提出新三坐標戰略戰略,即智能化、網絡化和協同化的戰略框架,引起極大關注。
PC化后的智能電視,打開了一扇想象的大門。
在互聯網化這條路上,蘇寧和長虹是兩種不同的企業,但其互聯網化發展模式卻殊途同歸。蘇寧的方向是終端銷售+數據,而長虹的方向則是終端制造+數據。這兩種數據有所不同,蘇寧在控制終端流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消費數據,而長虹在掌握終端生產的過程中能接觸到大量用戶行為習慣數據,這兩種數據各有其獨特價值。
蘇寧作為下游流通環節,率先在流通環節進行互聯網化的轉型,存在非常大的機會,內容開放平臺會構建一個內容消費生態,為消費者帶來絕佳體驗。而作為上游生產環節的長虹,直接控制入口內容平臺,將數字內容整合到多個終端中去,給用戶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基礎內容服務,前景則更為廣闊。
長虹是軍工企業轉型而來的家電制造商,上世紀90年代末發起并參與了5次驚心動魄的價格戰,將弱小對手及日產廠商淘汰出局,奠定了家電制造業穩固的市場地位。但時過境遷,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形勢的變化,長虹也對人聲鼎沸的互聯網產生了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在樂視等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電視之后,當人們發現,互聯網企業做出的智能電視,在質量、工藝、設計、渠道、價格、銷量等各個方面,與傳統家電制造商仍存在較大差距,家電制造企業轉瞬間突然發現了自身的潛在價值。長虹,應該是其中那個最先覺悟者。
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多半會收獲短暫的嘲笑,但用不了多久那些笑聲就會消失。長虹有多年積累下來的家電制造經驗、強大而高效的銷售網絡、不俗的技術實力、雄厚的資金實力,最接近真實需求的生產和消費數據,只要同傳統企業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告別,開放性接納新思維,其邁向互聯網的這條路,會比死亡率極高的純互聯網企業要順暢得多。
長虹家庭互聯網計劃發布之后,國家領導人親臨展館參觀,蒙古和捷克等國的政要也前去捧場,股票連續兩日漲停,而相關互聯網企業則連續兩日跌停。在此之后,長虹又宣布明年將停產停售非智能電視,每年幾百億的產值,將完全寄托于互聯網化產品,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勢。當傳統企業考慮成熟,真的決定擁抱互聯網了,等于是把皮球踢向了另一邊。概念和噱頭,終歸不敵玩真格的,這是不變鐵律。
長虹的家庭互聯網,核心邏輯就是要打造一個一云多終端的平臺,這片云中存儲著所有的數據和控制源,用以對多樣性的家庭終端進行智能化操控。這些終端可以是電視,也可以是冰箱、洗衣機、電燈、微波爐、甚至吸塵器。一切可用互聯網進行智能化控制的家居產品,都可以置于這片云之下。如果這個平臺足夠開放,還可以把其他廠商的智能家電通過個人集成網關統一標準之后,置于這片云之下運行,從而打造云端控制智能家居的生態,初步實現數字化生存的場景。
這個宏大的場景,是微軟和聯想等IT企業過去所做過的一個夢,互聯網企業也做過這個夢,但沒人去認真思考過,他們的夢為什么沒有成為現實。其真實原因在于,互聯網更接近于靚麗的上層建筑,而制造業才是敦厚的下層基礎,從上至下建造一座大樓,雖然聽上去很酷,畢竟不如先打地基再蓋房子來得實在。
未來幾年,不屑于同傳統企業合作的互聯網公司,將遭遇挫折。而不善于同互聯網公司打交道的傳統企業,在互聯網化這條路上也會遭遇磨難。長虹在戰略發布時表示,要加強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虛心向其學習,但愿互聯網企業對這一表態,感受到更多的不是壓力,而是希望。
長虹的家庭互聯網,是該公司互聯網化的第一步,長虹一定會逐步將生產方式和銷售渠道全面互聯網化,徹底轉型為一家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全面互聯網化,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未來10年最大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就能贏得未來。蘇寧走出第一步了,長虹也走出第一步了,其他的傳統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