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
據媒體報道,10月以來,已經陸續有20多家網貸平臺資金鏈出現問題,發生提現困難,而這一名單還在不停拉長。這是網貸誕生以來首次單月爆發如此大量的問題平臺。
根據業內的統計顯示,整個10月份,共有15家P2P平臺關門,其中僅30日一天就同時爆出3家倒閉的消息。其中,在本月15日,剛剛上線僅有3天時間的網貸平臺“福翔創投”就出現倒閉,創下業內運營時間最短的“紀錄”。
P2P借貸(Peer to Peer Lending),主要是依托互聯網平臺所進行的個人對個人的小額借貸行為。類似的企業往往模式接近,即提供一個平臺,需求方發布需求、借款方選擇項目出資借款,在借款期限到期后根據發布需求時的利率完成還款和收款流程。收取中介傭金,是此類網站普遍采用的盈利模式。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認為,截止今年6月,我國的小貸公司數量已經有3000多家,貸款余額已達7000多億,盡管目前倒閉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總量不大、知名度不高,但此類倒閉事件對于整個P2P行業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國內已經初具規模的網貸,為何遭遇倒閉危機?
行業診斷:倒閉企業多為不足3個月新企業
大批P2P企業的倒閉,是否是行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網貸之家CEO徐紅偉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目前的倒閉潮并未傷害到行業的根本,更多是一種洗牌。
他分析,這些倒閉企業都是新公司,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為了脫穎而出、為了吸引投資者,其中很多公司都采取了并不規范甚至是激進的做法,而最終也只能自己承擔這一后果。
為何眾多P2P平臺倒閉現象集中在近期爆發?主要是由于P2P的門檻已經降低很多,最低只需10萬元即可開辦一家,而且進入幾乎沒有任何門檻。
在今年互聯網金融的大熱潮中,眾多機構、資金紛紛逐利蜂擁進入,新增的P2P企業數量以加速度的方式上升。但這些企業沒有經過沉淀,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因而會出現優勝劣汰,尤其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公司,很容易在短期之內就暴露出問題。
行業頑疾:信息不規范、不透明
倒閉事件將野蠻發展的P2P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一一展現。根據相關媒體調查,在倒閉的企業中,往往對投資者許以高額的收益回報,但對于最基礎的風險控制卻普遍薄弱。絕大多數企業對于資金的用途、投融資項目都存在信息不規范、不透明的現象。這也是P2P行業發展多年的頑疾。
即使是前段時間剛剛殺入這一領域的正規軍招商銀行,在其P2P平臺也并未公布融資方的相關信息,項目的資金用途僅僅列為“補充企業流動資金”、“日常經營性資金,采購資金”等,而還款資金來源全部為“銀行兌付憑證”。
深圳一家倒閉的P2P企業,直到出現大批量提現導致兌付危機之后,該平臺為穩定投資者信心,才公布資金是投向部分房地產項目及煤礦項目。但投資人士分析,該平臺公布的項目盈利能力并不強,根本無法覆蓋高額的投資成本,而投資者僅憑其原本的承諾就輕易相信,因而很難維持長久。
拆標,也是諸多P2P企業的一個“公開的秘密”。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投資者更愿意投資短期項目,因而一些P2P公司將長期的項目拆分,如將3個月拆為3個一個月項目,每個周期在期滿結束后再重新續籌,如果有錢投進來就可以還給前一批投資者,而一旦沒有錢流入,那資金鏈即刻斷裂。
在部分P2P企業中,甚至是屬于“自融”。據介紹,一些平臺其背后為一家實體企業,自己開辦融資平臺,將融來的資金投入到自己的公司項目中。但在實際運作中,往往是錢投出去回款還沒有拿到,甚至是還沒有任何產出,而短期的標則已經到期,很容易出現流動性危機。
此外,還有部分P2P企業存在更為惡劣的做法,將建網站、租辦公室的成本,挪用投資者的資金來彌補,一旦出現提現、擠兌的事件,資金窟窿補不上就只能倒閉。
“各種傳統民間借貸以P2P名義出現,給行業帶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杜曉山表示,P2P信貸服務目前并沒有監管,進入容易,因而難免出現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局面,有些就是以民間借貸的不透明才使得與業務目標不一致的行為,甚至出現龐氏騙局。
國外模式難照搬,未來亟需監管和自律
據《新金融觀察報》報道,P2P網貸模式是創始于英國的“舶來品”,國內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于2007年(拍拍貸)。此后幾年,行業發展緩慢,到2010年逐漸被創業者發覺;2011年到2012年是爆發式發展時期,一大批網貸平臺上線,比較活躍的有400家左右。
發展到今天,“每天都有新的P2P平臺產生,現在一個月都要上線100家。” 徐紅偉稱。
“這個模式是從國外借鑒過來的,但是國外的信用體系不同,所以在國外也不如在國內‘熱鬧’。國內由于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加之民眾的投資需求和投資品種單一,造成了國內的P2P會有一些變形。”貸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期央行組織到深圳等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展開調研,業內人士認為央行、銀監會、工信部、工商總局等部門應該介入監管,組織力量深入跟蹤調研,積極推動條件成熟時統一立法,或者出臺更細致的《網絡借貸管理辦法》。
同時,行業也應進一步加大自律。杜曉山表示,應借鑒歐美行業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強產品的透明度和標準型,提高整個行業的自律性。同時引入外部監管,既要保持民間金融在陽光下的活力,又要有充分監測手段和監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