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于第三季度財報虧損,蘇寧股價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內僅差幾分錢就跌停。這是蘇寧上市10年來首個單季度虧損。
這樣的局面可謂蘇寧向互聯網企業轉型之痛。

更名云商、選擇O2O線下線上同價、收購PPTV又要推云信……如今的蘇寧初看來勢洶洶,實則是身陷“沼澤”,在苦痛中掙扎。
與難兄難弟國美的對比
不是冤家不聚頭。2012年第一季度開始,國美電器也出現了虧損,并持續了4個季度,全年整體虧損5.97億元。主要原因是店面縮減、銷售收入下滑、店面租金、人員工資成本及營銷費用上升,此外電子商務業務的虧損是大頭。
在此拿國美虧損期的財務情況來與蘇寧虧損期做對比,可以看到——雖然不是同期,但所呈現問題及其相似,表現在:1)線下受線上沖擊,綜合毛利下降;2)店面、人員成本租金上升問題。
不過,面對相似的情形,蘇寧做的選擇與國美不同:國美更聚焦零售,傾向雙線協同、效率優化的策略;蘇寧則不想局限于零售,要把盤子做大,走線上線下同價路線。
結果如何呢?截止目前,體現出的改善效應不一樣。(當然也許蘇寧長遠來看更勝一籌也未可知)
蘇寧2013年第三季度凈虧1.08億元,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118%。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46億元,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15.2%。銷售費用為92億元,同比增加7.09%,可見蘇寧營銷力度并未減小,而蘇寧把業績下滑原因歸結為年初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持續兩年的高速增長期已過以及門店數量階段性減少。
相同的宏觀環境下,今年第三季度國美業績未下滑。(參照國美前段時間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預盈公告,公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僅可比門店預期收入會超過8%。)兩者相去甚遠,那證明一個問題,蘇寧這一季度開啟的線上線下同價并沒有對線下銷售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
到2013年第一季度,國美電器實現扭虧。原因歸結于店面結構優化營收能力增強、庫巴與國美商城完成整合運營效率提升、成本和費用也得到有效控制。已收購五年之久的大中電器業績首次合并于該季度財報中,這一細節起到錦上添花之效。
難以理解的是,蘇寧的電商業績也出現下滑。第三季度線上收入(含稅)為55.6億元,同比增長30%,但環比下降9.1%。而國美去年虧損期間,電商部分收入同比增長達119.1%,環比仍保持45.6%的增速。如果說是雙線同價后,蘇寧的線下對線上造成了沖擊,那又與上文所說的蘇寧線下銷售表現不佳形成駁論。雙線業績同降,這該做何解釋?
最后,再看蘇寧綜合毛利,已從去年同期的18.69%下降至15.21%,筆者又查閱了蘇寧今年前兩季度的財報,發現2013Q1綜合毛利為16.33%,Q2為15.43%,也就是說在雙線同價下的蘇寧綜合毛利僅下降了0.22%,遠不如Q2下降幅度。如此說來,蘇寧官方給出線下同價后攤薄毛利以及家電補貼政策結束的影響對綜合毛利影響大的說法難以成立。
蘇寧新商業帝國夢的幾個層次
下面通過“蘇寧云商?新商業藍圖”來直觀了解未來蘇寧的全貌。
在張近東心中,未來蘇寧或將以犧牲零售部分利潤來換取數據、物流及金融三大服務的發展,向互聯網企業轉型作為改革路徑。說點風涼話,互聯網本來是個燒錢的行當,而資本市場對蘇寧依舊以零售企業模型估值并非互聯網企業,所以蘇寧在互聯網方面的動作被視為“講故事”,禁不起半點波瀾。這些“故事”也很難立竿見影,接下來的“云信”又是一個美麗故事的開始。
——零售: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蘇寧的零售部分就是整個集團的根基,又由線下店面和線上蘇寧易購組成。同國美一樣,蘇寧在線下精減店面,調整結構一級市場增加店面功能,二、三級市場則完善店面布局。
分析:1、國家將加速城鎮化作為未來經濟新增長點,三線—五線城市對蘇寧線下店面有更多機會,一二線城市店面減少,淪為體驗店的局面進一步加深。
2、蘇寧零售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為線上線下過度依賴家電,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使用周期長更換頻率低,需通過線上來實現品類突破。除了收購紅孩子在母嬰市場分得一杯羹外,家電市場份額正被京東、易迅所吞噬。
——數據:該業務圍繞線上線下雙平臺用戶數據、銷售數據的開放展開,目的是引入更多品牌商家豐富SKU,減少自營風險,也是蘇寧去家電化的重要環節。
分析:其實線上數據對以自營家電為主的線下店面,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線上平臺運營情況沒有在蘇寧的財報披露,從外部信息得知,蘇寧線上平臺曾加強與垂直B2C合作,效果并不好,現在去蘇寧易購搜索這些品牌的產品,門羅可雀,因受挫于蘇寧糟糕的技術信息體系。非家電產品的相關評論與家電產品評論相比甚少,由此可見開放平臺的訂單量十分有限。
——物流:規劃的“物流云”項目主要由12個采購樞紐、12個自動化揀選中心、60個大型物流基地和5000個城市配送點組成,10000輛自有配送車輛與之配套。
分析:根據最新財報披露,截止今年第三季度,蘇寧在 16 個城市建成的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另有15 個物流基地在建,12 個物流基地完成土地簽約,其他項目已基本落實選址。大致完成“云物流”項目的1/3,如果蘇寧未來盈利能力未見增強,將直接阻礙物流建設的進程,這方面京東布局早,拿地成本肯定會比蘇寧低。
——金融:這塊“肥肉”蘇寧垂涎已久,目前蘇寧已將小額貸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基金支付結算三張牌照收入囊中,目前正在申請銀行牌照和保險代理銷售牌照。如果申請通過,蘇寧則會“蘇寧銀行”和“蘇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涉足線下金融業務。線上理財業務或將學習余額寶與傳統基金合作,小額貸款業務同阿里、京東一樣針對開放平臺供應商。
分析:在利率市場化情況下,傳統金融業務競爭更為激烈,伴隨風險加劇,蘇寧金融業務在沒有相關基礎之上開展,能否將它與零售業務實現捆綁是關鍵。
蘇寧同樣可以選擇國美一樣穩健的道路突圍,但張近東是有理想的企業家,不愿讓蘇寧平凡。“小賭小贏,大賭大贏”,蘇寧向互聯網“冒進”之時,線下負重讓現階段的蘇寧如陷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