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三只中國旅游概念股,去紐交所上市的去哪兒受到了美國投資者的熱捧,發行價突破了發行區間,定在了15美元,而且上市首日股價收盤于28.40美元,暴漲89.33%。去哪兒之所以如此受追捧,首要原因當然還是中國在線旅游的美好前景。我們經常說,美國的現在就是中國的將來,這個用在去哪兒身上特別合適:2012年,中國旅游產業的產值僅占到GDP的5%,而美國占到了10%;中國的人均出游消費只有296美元,而美國已經達到了2698美元。過去幾年,中國旅游 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2%,在線旅游的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36.9%,這些都給了投資者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正因為中國的旅游市場很大,因此誕生了攜程、藝龍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如今又要加上去哪兒。不過,跟攜程、藝龍的OTA(在線旅游服務)模式不同的是,去哪兒其實是一家旅游 行業的垂直搜索引擎,它是一家技術型公司,沒有龐大的線下銷售團隊,而是通過搜索技術將28家航空公司、1240家OTA、53360家酒店的供給需求集成在一起,提供給消費者最低的價格。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去哪兒也僅僅只有1700名員工。如果按照第一季度的營收測算,每名員工每季度的營收高達18.6萬元,這也遠遠高于傳統的OTA廠商們。與靠鋪人力的互聯網公司相比,依靠產品和技術的公司的利潤更高,估值也會更高。招股說明書揭示,去哪兒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80%左右,但是由于在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上投入過大,因而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都處于運營虧損狀態。不過隨著營收的快速增長,運營虧損比例已經從15%下降到了5%,并在2013年第一季度實現了季度盈利。
作為一家搜索公司,去哪兒的商業模式其實與百度、谷歌并沒有太多的不同,也是通過搜索引擎來收集用戶流量,將這些用戶流量與商業客戶相匹配,通過基于點擊的付費廣告來獲得收益。但是,由于去哪兒只是一家垂直型的搜索公司,如何獲得足夠的用戶流量就成了它發展的關鍵問題。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果它的流量大部分都要通過對外購買才能獲得,而買來流量的轉化率又不高的話,它就根本沒有辦法建立起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正如我們今天看到很多垂直電商已經陷入了流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幸運的是,去哪兒在2011年引入了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作為其大股東。有了百度的流量之后,去哪兒的自然流量也就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流量從2012年全年的的56%上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66%,而購買流量則從44%下降到了34%,這10個百分點可沒少省錢。
而去哪兒這次之所以成功上市,大股東百度的支持至關重要。10月1日,去哪兒與百度簽署了“知心搜索”的合作協議,獲得了在PC端百度“知心搜索”旅游產品和旅游類中間頁的獨家運營權,百度“知心搜索”承諾在2014和2015年每年給去哪兒帶去21.9億的最低瀏覽量,2016年增加到21.96億。要知道,去哪兒2012年全年的搜索量不過18億次,今年上半年也不過14億次。有了這么大的保底流量,去哪兒想不當中國旅游搜索的老大都難。
而百度的“知心搜索”也是對搜索技術的一大革新,它就好比用戶在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領域的知心姐姐,能夠“即搜即得”:用戶仍然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夠返回整合在一起的內容、產品和服務。比如你搜“糖尿病”,百度就會返回糖尿病的介紹和治療方案、你還能夠直接在網上提交病例并與醫生交流,百度還會向你推薦糖尿病的相關醫院,甚至能幫助你網上掛號。有了百度的“知心搜索”,去哪兒實際上已經拿到了非常高質量的流量資源,變現起來當然也就更加容易了。
由此可見,“知心搜索”已經成了去哪兒獲得投資者垂青的關鍵原因,有了“知心姐姐”,去哪兒都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