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誰是國內互聯網的當今土豪,眾多網友的一致推選必定是阿里、騰訊和百度這三家。一邊是國內PC互聯網經歷10余年來發展,三分天下大局既定,另一邊則是移動互聯網對PC互聯網的沖擊,最終在2013年演變成了生死一役,三土豪為爭搶移動船票,紛紛大手筆收購圈地。
土豪創業基因不同,擴張戰略和方式也大有迥異,如果說百度一口氣拿下PPS、91無線和糯米網(三次收購共花費24.3億美元),土豪表現方式最為情急之下的財大氣粗;那么阿里投資新浪微博、高德地圖和UCWEB等網站(前兩項投資共花費8.8億美元,對UCWEB投資數額不詳),土豪姿態更像是個四處撒網、投機心切的闊佬;騰訊的擴張方式則一貫沿襲了馬化騰謹慎、務實的風格,今年除在國內以4.48億美元投資搜狗獲得36.5%的股份之外,騰訊已將并購目光轉向了海外,近兩年其海外投資金額累計超過20億美元,最新的消息是它將向硅谷新寵Snapchat網站投資2億美元,其土豪姿態表現得更像是喜好明星產品路線、注重業務協作的時尚“潮汕味”。
騰訊海外擴張戰略的轉折點出現在2011年前后。此前,騰訊2007年以學習韓國休閑游戲進入這一市場后的意外收獲,確立了其在國內互聯網獨步業界的“免費平臺+增值服務”模式——向8億多QQ用戶提供免費即時通訊服務,在此龐大人口紅利基礎上,再提供從虛擬物品銷售、電子商務和資訊等一系列收費增值服務,至今騰訊的增值服務收入依舊占據其總收入的80%左右(根據其2013年第二季度最新財報,騰訊當季總收入為23億美元,其中增值業務收入為17億美元,占當期收入的75%左右)。
在2011年之前,騰訊早在2007年進入游戲市場時就在韓國設立分公司,陸續通過韓國風險投資公司Capstone對一些韓國游戲開發商進行投資,但投資金額都不大,主要是為中國市場開發休閑游戲類產品。2008年騰訊進入美國休閑游戲市場時,采取了直接合作的方式(如與美國在線和Facebook等合作),但最終都是因為文化差異無疾而終,并在4年后駐美國公司不得不大幅裁員。在美國市場的失利,最終促使騰訊高層改變海外擴展戰略,從直接的市場開發投入轉為間接的資本合作,通過成立專門的投資基金進行大量并購,以謀圖曲線進入海外市場擴張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海外投資并非單純服務于公司的財務性收益,更多表現為面向其未來核心業務的戰略性價值投資,這一點突出表現在騰訊進行海外投資策略上。直到目前為止,騰訊的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游戲、社交和電商等三大領域,尤其是在游戲業務方面,集中了騰訊的海外投資總額的70%左右,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斥資2.31億美元收購Riot Games及花費3.3億美元收購Epic Games 40%的股權,2013年騰訊又以14億美元的巨額投資獲得動視暴雪6%的股份,這些收購的目標都是為騰訊公司未來的游戲產品提供戰略儲備。
除此之外,為了布局未來的移動互聯網,騰訊在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越南等地區市場的移動社交領域都開始了戰略性投資,除了此次欲投資美國移動社交公司Snapchat外,以前對DST(俄羅斯)、KaKao(韓國)、ibibo(印度)、VinaGame(越南)等新興市場的投資,都是為了在全球移動互聯網明星公司之間建立某些錯綜復雜的業務關系(像DST就曾投資了Facebook、Zynga、Groupon等明星公司)。
另一方面,騰訊的海外投資沿襲了“小而美”的策略——大大小小數十宗的海外投資中,除了極少數對幾家分屬韓國和美國公司的全資收購或者控股之外,大多數都是聯合像DST這樣的知名風投共同投資,而在被投資公司的股份占比從6%到30%、40%不等,像極了當年南非媒體巨頭Naspers對騰訊的投資,即作為一名“安靜的潛在投資人”,既無意于謀求進入董事會或者控股加以操控,也不會去干預被投資公司的業務獨立發展。業界有人稱之為“被動的投資者”策略。
于騰訊而言,這一策略好處有三:一是可以將海外開發的產品直接搞“拿來主義”,就像當年對許多韓國游戲的引進模仿一樣;其次是在“與群共舞”中,學習國外互聯網明星巨頭的產品和運營經驗,其三是可以實施“有效的隔離”,對騰訊而言,通過和全球網絡明星公司各種錯綜復雜的資本勾連,進可以直接幫助海外公司跟蹤中國進行本地化運營,退可以阻止國內競爭者與國外巨頭聯手合作,可謂一石三鳥。
最后一點是騰訊在海外投資中表現出的國際化布局。在國內互聯網領域,真正關注產品用戶體驗的互聯網公司寥若晨星,而騰訊、網易和360就是其中的“稀有明星”,恰恰因為這三家公司的創始人馬化騰、丁磊和周鴻祎都是產品工程師出身。
在騰訊的發展過程中,有兩件事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國際化布局,分別是騰訊當年對南非媒體巨頭Naspers的資本引入和職業經理人劉熾平的加盟。前者作為一名“安靜的投資人”,不僅給騰訊以資本援手,后來更是促成了騰訊與DST等諸多國際著名風投的合作,大大拓寬了騰訊的全球視野。
喬布斯曾經引用畢加索的話說:“好的藝術家只是照抄,而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感”。在“竊取靈感”方面,騰訊的海外戰略用意,頗有幾分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