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Cookie仍舊是清白的:只記錄用戶行為

Cookie仍舊是清白的:只記錄用戶行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25 13:54  瀏覽次數:21
  谷歌與哥倫比亞特區檢察機關達成和解,支付1700萬美元了結秘密追蹤網絡瀏覽,侵犯消費者隱私的案子。這已不是谷歌第一次為此類行為支付罰款了,去年谷歌還因相同行為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罰款2250萬美元。
 
  號稱不作惡的谷歌,在這方面犯下的具體錯誤是,利用技術手段繞開蘋果safari瀏覽器的禁止追蹤功能,對點擊禁止追蹤按鈕的數百萬用戶實施了追蹤行為,其目的在于銷售精準廣告。谷歌的行為,很可能會讓無害的cookie再次蒙受不白之冤。
 
  Cookie是一項古老的技術,其作用就在于將用戶的一些上網行為通過加密方式儲存起來,以備下次訪問同樣網站時使用。例如你登陸新浪微博后,幾天之內都不必再次登陸,在里面起作用的就是cookie。
 
  除了這些,cookie還可以被用來為網絡廣告服務,廣告可以根據cookie中記錄的一些信息判斷來者大致的信息,如男性或女性,年齡段,上網偏好等,再根據這些信息推送一些適合來訪者的廣告。有些人上了圖書網站后,下次再上另一個網站時有可能會被推送圖書廣告,這些都是正?,F象。
 
  廣告主自然是愿意讓廣告投放有個層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給所有用戶不分年齡性別推送奶粉廣告是低效率的,給30歲左右的年輕父母推送奶粉廣告才有效率,且不容易招致反感??梢哉f當代網絡廣告業的基礎,是建立在cookie的使用之上的,而未來網絡廣告的精準化大趨勢,自然也離不開cookie。
 
  但廣告業使用cookie進行精準營銷,有時候確實會因其精準性而嚇到一些用戶,例如你在淘寶購買了一款眼鏡,第二天在新浪微博右側有可能會出現另一副眼鏡的廣告,這給一些不明內情的用戶所帶來的驚訝,往往不亞于隱私真的被侵犯了。這一點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有大量質疑者。
 
  美國在2011年曾發起過“禁止追蹤隱私權保護法”,這一法案由政府推動,但最后還是無果而終。因為這對網絡廣告業,包括電子商務產業的傷害太大,對用戶體驗的傷害也會同樣大。設想把cookie徹底禁止后,全世界網民每天多花在登陸上的時間將達幾百萬小時,而一些毫不相關的廣告也會充斥用戶的瀏覽器,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用戶體驗下滑。
 
  事實上,cookie記錄的只是用戶行為而非隱私信息,是通過用戶行為來判斷用戶大致身份的(因此有時候不一定準),這與直接通過身份證或銀行卡定位,有天壤之別。理論上說,cookie行為追蹤,并不比微博認證和辦理銀行卡時出示個人身份信息對用戶而言更具有隱私泄露的危險性。315時單獨把網易揪出來,只是個因技術壁壘而造成的誤解。對cookie進行全面禁用影響最大的是電子商務,尤其是淘寶聯盟和新浪微博,網絡廣告和電子商務這兩個行業幾乎會遭遇滅頂之災的。
 
  但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有大量擔心者存在,也推動各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美國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是,把選擇權留給用戶,敦促瀏覽器廠商開發出有禁止追蹤選項的瀏覽器,用戶可自行選擇是否關閉cookie追蹤。于是,一些不太依賴網絡廣告收入的公司,如蘋果和微軟,就研發出這種瀏覽器。谷歌本次所犯的錯誤,是繞過這些瀏覽器的限制而對用戶進行追蹤,這從本質上而言就是另一個問題了,與cookie是否對隱私權有威脅一點關系都沒有,cookie仍舊是清白的。
 
  Cookie是一項成熟的技術,距今已有20年歷史,是依據互聯網通用標準而發揮作用的,當代互聯網暫時還離不開這項技術。用戶對cookie所產生不解,往往會被公眾輿論演化為誤解,但只要網絡廣告業者謹守cookie使用規范,這項技術會對用戶隱私權構成威脅的說法,就只能是個站不住腳的流言。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