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騰訊在北京宣布,SOSO地圖更名為騰訊地圖,同步上線4.0版。這是騰訊繼微信、手機QQ之后推出的又一款戰略級產品。
騰訊副總裁馬喆人表示:“騰訊地圖之前致力于為集團內部其他產品提供基礎性的服務,現在走向幕前,要先做好產品本身,并積極進行前瞻性的探索,努力成為用戶出行的第一門戶。”
據悉,騰訊地圖街景歷時3年,采集行程剛好到達200萬公里。馬喆人透露,“新上線的城市街景地圖涵蓋100座城市,包括大陸所有省會城市。”
用戶可以從地圖中看到普通的矩形地圖、衛星地圖和街景地圖,也可以使用地圖查詢銀行、醫院、賓館、公園等地理位置。
分析人士認為,SOSO地圖更名騰訊地圖后,如果與微信平臺無縫對接,可以產生多重價值,一是提供O2O服務入口;二是為用戶提供導航、定位等服務。
此背景下,借助微信,騰訊地圖會有后起之勢,對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構成威脅。地圖領域可能會進入搶占入口的“三國殺”模式。
TAB地圖混戰:谷歌在2007年街景地圖服務,且在多國提供服務,但一直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境內。SOSO地圖于2010年布局,2011年正式推出,填補了街景地圖這一空白服務領域。
競爭對手百度直到今年8月22日才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宣布推出街景地圖服務,與SOSO街景地圖正面交鋒。百度稱,很快就有近30個城市陸續開放街景服務。
高德在街景地圖方面的布局也晚于SOSO地圖。今年4月26日,高德地圖推出街景地圖服務,當時街景數據覆蓋南京、杭州、昆明和海南等7大旅游省市。阿里集團注資后,高德加速了街景服務。截至11月5日,高德街景地圖覆蓋了20個城市。
目前,百度在地圖領域仍然處于領先優勢。在PC時代,搜索框是地圖服務的入口,百度天然具有優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地圖服務的入口轉變為應用商店。百度收購91無線之后,加上原來的百度助手,在地圖服務入口方面具有優勢。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地圖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對于騰訊地圖此前發力不濟的現象,馬喆人的解釋是“內部重視不夠”,之前地圖不是作為一款戰略級產品,主要是給其他產品做基礎服務;現在則是一款戰略級的產品。
騰訊如何應對競爭對手領先的優勢?騰訊祭出了微信。馬喆人表示,微信將與騰訊地圖結合,目前微信已向公共賬號開放騰訊地圖API接口,任何一個會上網的人都可以用地圖編輯,通過微信平臺做生意并提供服務,同時也讓微信成為地圖服務的入口。
除微信外,騰訊地圖還可以通過QQ號碼登錄,讓QQ成為地圖服務入口。騰訊過去打法主要依賴產品,現在則變為“產品+渠道”,借勢微信搶跑。
今年9月16日,騰訊向搜狗注資4.48億美元,獲得搜狗攤薄后36.5%的股份。對于是否將整合搜狗地圖的疑問,騰訊公關部負責人表示:“目前不會考慮整合,畢竟是兩個公司的產品。另外,弱弱聯手影響不大,未來做大做強了,或許可以強強聯手。”
騰訊地圖趕超之策:去年底,高德地圖一度超越百度地圖成為市場上的老大。未來在與百度的競爭中,阿里集團的策略是,將通過O2O把更多的地圖服務帶入應用場景。
高德地圖會依托阿里集團旗下的產品,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產品,比如天貓、淘寶、支付寶等產品推廣高德地圖。今年“雙11”期間,高德地圖就借天貓火了一把。
天貓與高德做的事情,騰訊地圖與易迅電商一樣可以做。事實上,這也是微信推廣騰訊地圖的策略。馬喆人表示,“微信與地圖平臺的無縫對接,以及團購、打車、優惠等多項O2O功能的增強,將使騰訊地圖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馬喆人介紹道,騰訊手機地圖有四個功能,一是地圖功能;二是導航功能;三是發現功能,通過騰訊地圖可以發現里面有附近、團購、優惠券、街景、打車等O2O服務。最后一項功能是“我”,可以通過微信或QQ賬號登錄,打造地圖服務入口。
此前,騰訊地圖落后于眾多競爭對手,在地圖市場的排名中,甚至未進入前六名。
根據CNIT-Research(中國IT研究中心)11月5日發布的最新《中國手機地圖市場監測報告》,百度排第一,占據總體份額的54.26%;高德排第二,占比21.41%;搜狗地圖、圖吧地圖、導航犬、谷歌地圖分別占比6.06%、5.52%、4.34%、4.13%。
不過,騰訊地圖正在借勢微信迅速崛起。馬喆人說道,“微信與地圖平臺的無縫對接,以及團購、打車、優惠等多項O2O功能的增強,使得騰訊地圖在出行服務方面給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
“未來,更好的地圖服務將降低各行各業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門檻,為O2O服務提供更大的想像空間。”馬喆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