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在電商領域,最該被關注的,不是噱頭大于實質的“雙12”促銷,不是遠不如“雙11”人聲鼎沸的網購人氣,也不是淘寶的大抽獎,而是在線旅行領域兩大龍頭藝龍、攜程“約架”開打“價格戰”,以及這場“價格戰”可能對行業未來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藝龍CEO崔廣福12日公開指競爭對手攜程“三分之二酒店比藝龍貴10%”,并向攜程CEO梁建章“約架”,要求比促銷力度和價格。
在此之前,攜程宣稱從12月12日到明年1月12日拿出5億元人民幣進行促銷,著手打造“雙12”旅游購物節,攜程有關人士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藝龍如果要跟上我們的促銷力度,應該會虧損2億元左右”“這次按照我們的力度,可以說誰全面跟進誰死”。
除此之外,一些藝龍客戶還收到來自攜程方面發來的宣傳信息說“攜程個個酒店都比藝龍便宜10%”,攜程在記者求證時承認并表示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商業促銷手法”。
“嘴戰”之下,一場針鋒相對的“價格戰”其實已經“如火如荼”。事實上,在線旅行預訂行業的“價格戰”持續存在,不過,更多時候屬于“暗斗”,像此番如此高調點名、針鋒相對的“明爭”實屬罕見。“這說明一直存在的競爭矛盾已積累到某種程度,有人已經繃不住了。”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說。
盡管咄咄逼人,但藝龍CEO崔廣福的連番放炮卻令熟悉這個行業的人感覺到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般的悲壯。作為行業老二,藝龍一直希望通過包括“價格戰”在內的各種策略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坐上行業老大的交椅,甚至不惜付出連續虧損的代價,崔廣福不只一次對記者表示“在酒店預訂領域必須要做行業第一,行業第二沒有未來”。
于是,每天數千家酒店在客戶端提供幅度高達30%到50%的額外折扣,同時連續兩年海外20萬家國際酒店實行9折促銷,導致“增收不增利”:截至三季度,藝龍已連續五個季度虧損,僅今年虧損額就已突破億元。如此“真金白銀”花下去,藝龍自然不能接受被競爭對手“四兩撥千斤”幾句“常見的商業促銷”“誤導客戶”,搶去風頭。
作為行業老大的攜程同樣很無奈。跟進“價格戰”,曾令攜程自2011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間凈利潤連續六個季度大幅縮水,直到今年開始在移動客戶端、酒店在線預訂價格戰等領域主動出擊,其業績才有所好轉,二、三季度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為76%和92%。
盡管此番高調宣布開打“價格戰”并聲稱“要打到底,而且要打得更狠”,攜程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表示,打“價格戰”是被動之舉,當被問及“如何更狠”,攜程人士卻把介紹重點集中于機票、旅行等產品,避開了與藝龍正面交鋒的酒店產品領域。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是“誰更便宜”?記者查詢二者訂購平臺大量產品進行對比,無法得出“誰一定比誰更便宜”的定論:一方面,二者平臺上大部分酒店產品并不完全重合,無法直接對比;另一方面,即便是重合產品,也是“有的藝龍便宜,有的攜程便宜”。
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同一酒店同一時期在不同平臺上可能標注不同價格,但不同價格背后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預訂平臺對酒店的掌控程度;具言之,“即便相對便宜,到正式入住時,如果平臺對酒店掌控力度不夠,該房型很可能無房”。類似情況并不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同在納斯達克掛牌的攜程、藝龍之間的“價格戰”,海外投資機構表達了擔憂,高盛、摩根士丹利近日雙雙發布研究報告,下調股價預期,并指出“由于市場競爭依舊激烈,攜程、藝龍加強針對移動端的用戶折扣項目,將面臨更大的利潤率壓力”。
對此,藝龍的態度是“價格戰會持續下去,直到成為行業第一”;攜程則自認“打價格戰,攜程更有優勢”,并表示在手機客戶端已完全做好長期零利潤準備。然而,當記者拋出“價格戰的結果是什么?最終將呈現什么局面?”這個問題時,雙方都無法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