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虛擬運營商牌照今日發放 國美蘇寧或無緣首批

虛擬運營商牌照今日發放 國美蘇寧或無緣首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26 10:04  瀏覽次數:39
  期盼已久的虛擬運營商牌照極有可能將在今日下午正式發放,約10家企業將成為首批虛擬運營商。隨著牌照發放,作為電信行業向民間資本和跨行業投資者開放的重要舉措,醞釀多年的虛擬運營商業務將正式登場。
  首批約10家企業獲牌照
 
  據了解,獲批的轉售企業在試點期間,可以從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服務內容,以自有品牌開展包括移動話音業務、短信/彩信業務、移動數據業務等在內的移動通信業務,并從中獲利,這也就是所謂的虛擬運營商。運營商對轉售企業還將取消網內網外差別定價限制。
 
  在本周一(12月2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稱,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面,工信部已收到正式申請10份,首批試點批文將于年內下發。而昨天,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表示,工信部近期將正式給10家左右虛擬電信運營企業授牌。
 
  據申報企業的相關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工信部在25日已對申報企業進行了最后材料批復,并確定了首批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具體名單將在今日下午對外公布。
 
  今年5月底,工信部公布了《方案》,虛擬運營商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按照流程,三大電信運營商先要發布相關轉售業務事宜。自試點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民營企業積極響應。于是6月初,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繼發布了洽談公告。按照目前三家運營商公布的情況,目前已有16家民營企業與中國電信簽約,14家民營企業與中國聯通簽訂商業合同,與中國移動達成合作意向企業17家,但目前其還沒有公布具體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已經與運營商簽約的企業可能會無緣首批,具體原因可能是材料準備不全、或者提交材料過了規定時間。
 
  據知情人透露,迪信通、巴士在線、阿里巴巴等企業有望出現在首批名單中,而兩家大型家電連鎖國美和蘇寧或無緣首批。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近日表示,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是電信領域向民間資本開放最核心的內容之一,這是當前通信行業發展的重點、熱點和增長最快的領域。長期來看,民間資本進入移動通信領域,必將進一步激發市場競爭活力,有助于優化市場競爭格局,提升競爭層次和服務水平。
 
  牌照發放帶來的影響
 
  虛擬運營商之所以備受期待,與這項業務有助于激活電信市場的創新活力有較大關系。業內希望開啟轉售業務后,可以督促基礎電信運營商提高自身競爭力,擴大行業規模,并向細分的消費者提供更具有個性化的服務,用信息消費拉動內需增長。
 
  據工信部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國智能手機產量達3.48億部,比去年同期增長178%;全國電信主營業務收入達到9713億元,同比增長8.6%;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突破10億GB,同比增長68.9%,成為信息服務消費的主要增長動力。
 
  用戶對于業務的質量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電信運營企業為保持核心的市場競爭力和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狀態,未來或將重點集中于其最為擅長的核心網絡的建設與維護,對于大量的增值業務和功能化業務則將轉售給更加專業的企業,合作開展業務運營。
 
  對于運營商自身來說,最直觀的好處是能夠降低客戶的獲取成本。對于聯通和電信來說,虛擬運營商帶來的新用戶和利益更大,而中國移動已經是最大的移動運營商,合作稍有失誤就會被分食掉部分市場,所以一直對此事不太熱心,目前都未公布轉售合作企業名單。
 
  對于手機制造商,虛擬運營商的啟動為其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模式,定制機的需求將得到大量提升,某些廠商甚至可以借此重振旗鼓。手機制造商還可以將維修、售后等業務外包給虛擬運營商,減輕負擔。
 
  對于用戶,未來業務選擇面會更大。如某個電信運營商的價格比較貴,虛擬運營商比較便宜,就能為消費者帶來最直接的好處。
 
  市場空間可觀,但前景存疑
 
  有了牌照之后,下一步虛擬運營商要做些什么?何時推向用戶?
 
  據相關機構預測,三大運營商在未來兩年將拿出0.5%~1%的市場份額與民資共享,屆時的市場規模在62.5億至125億元。
 
  市場規模前景雖可觀,但施行起來并非易事。據上述人士向騰訊科技表示:“與運營商簽署轉售合作協議后,還有很多工作,諸如產品設計、套餐規劃、業務流程梳理、系統開發和測試、市場推廣等,整個轉售業務從評審、簽署協議,到最后的審批和實際運作,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短時間顯然無法完成。”
 
  虛擬運營商前期的投入也會是個不小的數目。虛擬運營商本身沒有網絡,他需要通過租賃運營商網絡為用戶提供服務,這不是一筆小費用。
 
  虛擬運營商還需要與運營商進行業務的平臺對接。目前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提出的都是租賃方式,中國電信則是自建方式。所謂租賃方式是指虛擬運營商所經營的業務由運營商提供整套平臺,前者需要定期付費;反之,自建是虛擬運營商自己投入資金、人力搭建業務平臺,但需要與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對接。兩者無論人力、財力投入都不小。以上對一些利潤不是很高的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另一方面,未來的轉售價格也是至關重要。有媒體稱三大運營商給出的移動業務轉售價格,遠遠高于普通代理商。顯然,多個渠道下的價格構建將直接決定虛擬運營商業務是否真正能夠“落地”。
 
  對于用戶最關心的何時能夠真正看到虛擬運營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按照目前的進程看,首批虛擬運營商的業務最快也要到明年一季度,才可能正式推向市場。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