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耐克推出了第二代Nike+ FuelBand智能腕帶。較之第一代,新的Nike+ FuelBand增加了新功能,并且可以跟蹤更多的人體生理指標。
6月17日,果殼電子發布智能手表GEAK Watch。該設備引入WiFi模塊,搭配藍牙4.0技術,允許用戶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直接連接網絡上網。
9月25日,三星在韓國首爾展示新手機GALAXY Note 3以及智能手表。當天三星新產品在全世界58個國家同時發售。
10月29日,360 在京發布了“360 兒童衛士”手環。家長只要在手機上安裝一個軟件,就能隨時知道佩戴該手環的孩子的位置。
9月25日,三星在韓國首爾展示新手機GALAXY Note 3以及智能手表。當天三星新產品在全世界58個國家同時發售。
10月29日,360 在京發布了“360 兒童衛士”手環。家長只要在手機上安裝一個軟件,就能隨時知道佩戴該手環的孩子的位置。
11月20日,由廈門精圖公司與北京服裝學院合作打造的“在哪”智能鞋在京發布,這款智能鞋成為國產可穿戴設備研發創新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12月17日,印度設計師Ashok Kumar設計的智能戒指Smarty Ring與公眾見面。這款戒指可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能報時、能做遙控器還能打電話。
2013年,各路企業紛紛進軍智能可穿戴設備研發,爭取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分一杯羹。圖為在2013年通信展上,智能手表受到觀眾的喜愛。
旅途中,手機沒電了,又沒帶移動電源,怎么辦?這時只需要穿一件名為“M”的智能風衣就行了。這款風衣由Motiif公司采用時尚、防水材料設計制作,內置有4G數據連接和智能手機充電器,配套的智能手機應用還能與風衣進行交互,提供天氣信息,并建議用戶當天是否應該穿“M”。
旅途中,手機沒電了,又沒帶移動電源,怎么辦?這時只需要穿一件名為“M”的智能風衣就行了。這款風衣由Motiif公司采用時尚、防水材料設計制作,內置有4G數據連接和智能手機充電器,配套的智能手機應用還能與風衣進行交互,提供天氣信息,并建議用戶當天是否應該穿“M”。
? ? ? ? 如果腿部傷殘或下肢無力,行走困難,又該怎么辦?Indego可穿戴外骨骼裝置可為您提供機械下肢支撐,為臀部和膝蓋提供直立行走所需的扭力或旋轉力。

? ? ? ? 隨著可穿戴技術的進步,智能無鑰匙開鎖、視網膜身份識別、虛擬三維世界等影視劇里的高科技裝備已經走出熒幕,成為現實。2013年,智能可穿戴領域出現了一股創新熱潮。
? ? ? ?還處于早期階段
由于可穿戴設備的研發處于早期階段,現在的可穿戴設備在功能上仍然缺乏創新。目前,產業界、研發者和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實用性較強的健康監控類產品、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炫酷產品。
網友陀飛輪是深圳一家可穿戴設備投資公司的研究員,他認為,目前,智能手表、智能眼鏡還只能作為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配件而存在,相比于手機的強大,可穿戴設備還沒有在去功能化中找到一個好的應用。陀飛輪以智能手表為例,盡管有不少智能手表已經融合了智能手機的通信功能,但是在硬件和軟件的配置上與智能手機相比還有差距。“在硬件上,智能電子元件都是從手機上拔下來套用的,缺少針對產品的上游元器件供應。在軟件上也是一樣,沒有好的定制化的系統。另外,智能手表的APP也遠不及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實用性不大,缺少區別于手機的殺手級應用。”
速途網的分析人士指出,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同時面臨智能手機的競爭壓力。相比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優勢幾乎只有便攜性,無論是操控體驗、觀看體驗、娛樂體驗,都不如智能手機,在智能手機日漸普及的情況下,有多少消費者愿意選擇一個不太容易操控,屏幕又很小的花瓶呢?”
北京七鑫易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做眼控技術的公司,公司CEO黃通兵告訴筆者,谷歌眼鏡在操作上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它要靠語音控制,語音控制最大的問題是對外界環境要求很高。“在聲音嘈雜的環境中、在大風天氣等,語音控制就會受到干擾,很難發揮作用。另外,語音控制要求英文發音,且要標準清晰,語言符號的辨識度不高。”
該公司COO彭凡認為,語音發出的指令是離散的指令,比較適合確認“是”或“否”,不適合精準定位,如確認坐標這樣的指令。除此之外,現有智能眼鏡產品還存在一些共同問題,如太重不易長久佩戴、缺乏時尚元素、不方便攜帶、交互方式不便、價格太貴、長時間佩戴會眼暈等。
目前,已經有公司開發了可穿戴意念控制產品。這種產品可以測試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度,但主要用于互動游戲。“在玩推箱子游戲時,我集中注意力但是它不動,我不怎么集中它反而能動得很快”,有體驗者說,這類產品意念控制的精確度和靈敏度不高,很難評價說有多好,“那些游戲玩一天你就會覺得無聊。”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梁瀟認為,可穿戴設備未來仍需要在微型化、感應靈敏度、降低能耗等方面下工夫,更重要的是,應該在創新應用上集中力量。“相比續航能力,用戶更關注廠商能夠提供什么樣新鮮的應用,這些應用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方便我們的生活。”
隱私安全成“心病”
“可穿戴設備的信息安全問題肯定是存在的。”梁瀟表示,“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收集的信息都要返回服務商。比如谷歌眼鏡所搜集到的聲音、圖像、命令等數據都要返回谷歌去處理,這樣才可以給用戶提供針對個人喜好的應用,而這些應用在單機上是實現不了的。”
此外,谷歌眼鏡的面部識別功能也飽受爭議。再不用擔心會忘記與你相見的人的名字時,也會產生隱私安全如何保護的質疑。
實際上,在沒有正式發售前,一些公共場合明令禁止人們佩戴谷歌眼鏡進入。人們擔心,谷歌眼鏡的面部識別技術會不會侵犯用戶隱私、是否會收集用戶信息。另外谷歌眼鏡的拍照功能也讓很多人擔心自己會被偷拍。在此之前,谷歌曾因智能眼鏡的隱私政策遭受過美國國會議員的質詢。
鑒于此,谷歌后來更改了使用政策,禁止開發者使用攝像頭或麥克風來識別個人身份信息,包括面部識別和聲音識別,任何違反此項規定的應用都不會通過審核。
其實,不僅谷歌眼鏡,其他智能可穿戴設備也同樣存在隱私安全問題。應該說,只要有GPS定位、有藍牙、有WiFi,只要可穿戴設備要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配對,只要可穿戴設備連入互聯網,那么現在移動設備面臨的信息安全問題,它也不可避免。
不過,國際資深網絡安全專家詹姆斯·劉易斯對此表示出了較為樂觀的態度,他說:“網絡空間和互聯網并不難管制,國際社會正在定義在網絡空間中負責任的行為,目標是讓網絡空間正規化。”
市場有待開發
在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環、移動醫療設備的購買人數相對更多一些。智能眼鏡和智能手表主要都是一些產業界人士買來研究用的,或者一些極客為了追求新鮮刺激買來體驗。
陀飛輪說,“目前智能手表還多是產業界的人在買試用。智能眼鏡買不到貨。手環已經批量進入大眾消費市場”。
艾媒咨詢在2013年9月發布了《2012—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到230萬部,預計到2015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將達到114.9億元。艾媒咨詢認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升溫將逐漸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視,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的市場將不斷擴大。艾媒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整個可穿戴設備市場共計6.1億元,其中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獨占4.2億元,2015年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元。
速途網的分析人士建議,消費者目前對可穿戴設備應該持觀望態度,原因是,一方面,只有極少數廠商介入了這一領域,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市場離成熟尚遠,而且產品也未能經過足夠苛刻的考驗;另一方面,部分產品雖然已經上市,但整體上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定價方面尚無特定的標準和參考指標,這使得消費者無法估計價格是否實惠。“相對于其他可穿戴設備,智能手環的價格便宜一些,外觀精美的手環,在平時也可以佩戴。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離大眾消費市場還很遙遠。”
發展前景廣闊
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感興趣的功能在于運動健身和休閑娛樂,分別占比59.5%、57.1%。接下來是智能開關(42.9%)、醫療健康(33.3%)、遠程控制(31.0%)、個性推薦(27.2%)等。
梁瀟指出,目前可穿戴設備的硬件和軟件平臺都已經相對成熟。從智能手機遷移過來的應用與個人信息結合得比較緊密,“比如你的郵件信息、通訊錄信息、賬戶信息可以與可穿戴設備實現很好的互動”。他預計,可穿戴設備未來會有快速地發展,但是發展規模的大小取決于產品能否貼合個人需求。
目前,北京七鑫易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研發一種眼控智能眼鏡——aGlass。據黃通兵介紹,aGlass安裝有“眼控芯片”,能夠捕捉眼球轉動,計算使用者的視覺中心。這項技術已經讓國內眾多漸凍人通過轉動眼睛恢復溝通,不僅可以“打字”,還能“上網”。同時,aGlass還具有語音功能,能將寫的字讀出來,幫助“漸凍人”和失語者實現與外界的交流。
如果眼波控制可以幫助“漸凍人”、失語者、重癥監護室的病人實現與外界的交流的話,那么意念控制技術則可以擴展到那些無法用眼睛操作的人,只要他的腦部意識清醒、能夠發出自主需求。
目前,宏智力公司已經研發了意念頭箍。結合意念瑜伽應用可以放松精神。帶上意念頭箍也可以做一些意念控制的游戲,據宏智力官網介紹,意念頭箍還可以幫助人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研發出了可彎曲的柔性屏幕,進一步滿足了可穿戴設備對便攜性的要求。未來會不會出現薄如紙片、韌如蠶絲、可彎曲折疊的智能穿戴式設備,讓我們拭目以待。
■街頭巷尾
現在這個領域的設備很多,卻沒有重量級產品。不過,沒有一個設備能說服一個不戴眼鏡或者腕帶的孩子去使用這個產品。這個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想要成熟還需要進行探索。我想,會有大量企業踏足這個領域。
——蘋果CEO 蒂姆·庫克
可穿戴設備未來5年可能會冒出不少新東西,但依然會在試錯階段,而微軟10年前已經試過了。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張亞勤
我試用了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智能手表,實話實說看不出它們有什么用。一方面是屏幕特別小,很難操作,另一方面,智能手表就是一個藍牙外設,什么都不能干,擁有大屏幕的手機比任何智能手表干得都要好。
——360公司董事長 周鴻祎
在可穿戴方面,既然做不到更好,就做一些不一樣的。健康、商務、社交、運動也是可以考慮的發展領域。
——映趣科技CEO 王小彬
可穿戴設備,在我看來,不是一種品類。它更像是一種傳統事物的升級:手表升級為智能手表,戒指升級為智能戒指,運動鞋升級為智能運動鞋。總會有人不戴手表,有人不戴戒指,有人不穿運動鞋,但同樣,依然有人戴手表戒指穿運動鞋。
——新媒體觀察者 魏武揮
哎,智能手表啥時候像電影那樣來個投影全息屏幕來操作就太爽了!
——網友“霸王心人”
可穿戴設備的“中國祖師爺”非“星爺”莫屬,那個可當吹風機的鞋子、那個可做刮胡刀的“大哥大”,那么拉風。
——網友“快刀青衣”
與手機、平板不同,可穿戴設備是大家平時經常佩戴著的東西。因此,它必須具備有吸引力的外觀,還需要可以激發穿戴者的情感共鳴。而可穿戴設備要想真正實現銷量“起飛”,還需正確商業模式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