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工信部下發的《工信部發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中規定,可以申請的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占公司資本比例不低于50%,且單一最大股東是民間資本的公司(不含外商及臺港澳商投資。境內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的,其外資股權比例應低于10%且單一最大股東為中方投資者)。
工信部在首批移動轉售牌照發放后提到外資在未來可開放的確耐人尋味。起初限制外資發展國內民企經營虛擬運營業務考慮更多的可能依舊是保護本土企業政策。但是通信行業需要一劑“強針劑”。國內民企擁有一定的創新與發展能力,但是缺乏國外優秀經營理念。國內一旦開放外資加入,通信業肯定會迎來另一番繁榮景象。
工信部在首批移動轉售牌照發放后提到外資在未來可開放的確耐人尋味。起初限制外資發展國內民企經營虛擬運營業務考慮更多的可能依舊是保護本土企業政策。但是通信行業需要一劑“強針劑”。國內民企擁有一定的創新與發展能力,但是缺乏國外優秀經營理念。國內一旦開放外資加入,通信業肯定會迎來另一番繁榮景象。

首先,虛擬運營商雖然早早在國外已經開始施行,并且也有相當多成功案例,但是國內發展虛擬運營尚屬試水階段,能否關起門來經營好虛擬運營有待商榷;其次,市場的競爭更多的是人才的競爭,國內民企可以大批打包引進外資企業優秀人才,但終究抵不過外資人才直接上馬來的更有效一些,這樣對整個虛擬運營商領域亦可想成良性競爭;再次,諸如國內騰訊、阿里這些移動互聯網大亨如果受限于2013年工信部下發的試點方案,肯定將無緣虛擬運營市場。但是開拓市場終究是開拓更多的用戶,騰訊、阿里的用戶資源又是其他諸多民企無法企及的。
近日工信部發文稱,將在上海自貿區試點開放的七個增值電信業務,其中,呼叫中心業務、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為上網用戶提供因特網接入服務)外資股比可突破50%。如此動作,可謂為將來虛擬運營業務發展率先進行試水。
而中國移動至今在工信部發放首批虛擬運營商后依舊遲遲未公布其合作伙伴,或許在有針對性選擇合作企業上面有此考慮。在工信部去年未發放試點方案具體內容時,騰訊作為大熱門曾經一度占據虛擬運營的話題榜,但是隨著民營企業外資股權比例應低于10%且單一最大股東為中方投資者的規定,騰訊也只能黯然退出,如今騰訊再次看到希望,有望在中國移動宣布合作伙伴時再次亮相。
種種跡象表明,移動通訊轉售業務也將迎來更寬松的環境,允許更多外資的加入,也將促進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為電信市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