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微信與開發者們的利益博弈

微信與開發者們的利益博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08 13:40  瀏覽次數:50
  “騰訊這樣讓其他開發者怎么做?!”坐在杭州貝塔咖啡館里,白鴉揮舞著雙手,言語間有憤怒更是著急。在所接觸到的微信第三方開發者里,深挖電商行業的口袋通創始人白鴉是表現出來的最焦慮的一個。
 
  原因很簡單,白鴉在上一個創業項目“逛”失敗后賦閑兩個月,是看到微信在電商領域所潛藏的巨大機會才一頭扎進來。他從一開始就明確了路徑,利用自身的電商從業經驗基于微信平臺給商家創造一個新型店鋪系統和CRM體系,“這是一個不比淘寶小的系統”,他說。卻不料半路殺出“國家隊”——騰訊公司其他團隊開始做類似事情,并擁有第三方開發者所不具備的微信接口權限。
  
“我們當初覺得自己太懂電商了,認為騰訊即使做也做不了,然后才發現事情不是這么簡單。現在根本就不是一個公平的起點,如果每次新功能都讓內部先做,如果每次都測試半年,時間窗口很快就過去了。”從今年1月開始,白鴉不得不將精力放在了包括微博在內的其他平臺上。
 
  截至2013年11月,在微信公眾平臺開放以來的15個月內,已經有200多萬的注冊賬號,每天保持8000個的增長速度。在這背后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方開發者們,他們在微信生態圈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和空間。其中有如口袋通、微信電臺助手、車商通等植根于某個垂直行業的開發商,也有像微巴、微盟這種給各個行業提供標準化服務的第三方開發者平臺。這兩種類型的開發者無論在模式還是思路上都相差甚遠。
 
  對前者而言,他們看到的是3年后的巨大機會,微信不是一個眼前用來淘金的工具,而是代表未來的一股顛覆性力量。對于后者,微信與微博并沒有本質區別,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營銷平臺,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身處同一個生態圈,盡管因為所處位置的差異對變化有不同感知,但對一系列來自“國家隊”的刺激他們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安。
 
  同樣給企業提供建站服務的騰訊風鈴,它的服務是免費的,這對以此盈利的微巴和微盟而言是根本上的沖擊。目前微盟已經對包括微網站、一鍵導航、在線留言、關鍵詞回復、自定義菜單、抽獎等基礎功能免費開放,微巴認為由于客戶的不同目前仍不會造成影響,但這個生意能持續多久?
 
  微信電臺助手創始人徐旭慶幸自己當初在選擇方向時避開了電商,而選擇了廣播電臺這個頗為冷門的行業。盡管到目前為止他沒有感受到來自“國家隊”的威脅,可擔憂仍在心中徘徊。“微信生態圈目前所面臨的最大風險正是內部勢力進入的可能性”,他進而反問,“如果阿里一邊做市場,一邊開店,是不是很讓商家擔心呢?”
 
  無論如何,他們都無一不感受到微信的火熱,看到背后的機會,并迅速投身其中。這個移動互聯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品像黑洞般吸納了來自各方的力量,但卻正因為能量和想象空間的巨大讓誰也看不清它的未來,也就無法提前為它制定明確的規則。目前,這種似乎是注定的不確定性給整個生態圈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亢奮和焦慮,它們在不同階段、不同地點、不同人群中蔓延,沒人可以避開,最終姌合成籠罩著生態圈的一股詭異氛圍——等待。
 
  亢奮
 
  杭州電子商務產業園,微信第三方開發商微巴公司與其他眾多電商行業創業公司聚集在此。站在位于3樓的辦公室里,其創始人徐張生一邊說話一邊刮胡須。他在《商業價值》的采訪過程中撇了眼放在右手邊辦公桌上的刮胡刀,嘟囔了句“要刮胡子了”便拿起刮胡刀,并解釋自己忙的根本沒有時間回家打理自己。
 
  從2013年3月開始至今,微巴開發了80多種基于微信的應用,用了10個月時間在全國發展出220多家代理商,簽約5萬多名商戶,累計收入2000多萬人民幣。這種速度“絕對超出預期”,就像站在速度突然加快的跑步機上,他認為自己只有加快速度才能跟上,已經顧不到姿勢是否標準了。
 
  微信公眾平臺的爆發速度有多快?業內屢屢提及的一個現象是,辦一個3天2夜的微信總裁班培訓班,報名費1.8萬,用半天時間教老板們怎么用微信掃一掃。徐張生也明顯感受到傳統行業商家對微信的饑渴,并受益于此。
 
  在用幾周時間開發出微店鋪、刮刮樂、砸金蛋等功能后,他開始在杭州市推廣,短短3個月就簽約了300家商戶。“業務員發現產品太好賣了。當他們告訴商家自己是做微信營銷時,商家并不反感,反而非常歡迎。”徐張生招聘的業務員以前推銷過短信群發,做過團購,推銷微信受到的歡迎在以前做傳統營銷推廣時是不可想象的。
 
  徐張生自己的總結是,微信能幫中小企業以最低成本進入移動互聯網,并且營銷效果好。以蘑菇街、美麗說為代表的營銷賬號早在幾個月前就看到了這個潛力,并將微博營銷方法移植到微信中,最終導致被封號。徐張生不是不知道微信關于“我們不是營銷平臺的”澄清,他將這句話理解為“微信只是不喜歡被做成微博那樣,但營銷還是要做”,因為這最能吸引商家,賣出產品。
 
  整個11月份,徐張生只在公司出現3天,其他時間都出現在各個城市的講臺上。“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著臺下來自傳統行業的中小商家們,徐張生總是這樣開頭。接著他舉了諾基亞的例子,這個歷史上最高市值2500億美元,在2013年9月3日以72億美元賣給微軟。徐張生的結論是,對諾基亞來說是最壞的時代,不擁抱時代,不與時俱進就是這個下場。然后他的PPT上出現了三個人的頭像,分別是馬化騰、李彥宏和馬云,他問臺下,為什么這三個人能成為億萬富翁?因為抓住了PC互聯網的機會,他將這定義為“最好的時代”。然后他開始介紹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并分享他的微信運營心得。
 
  “每次結束后都有很多人找我合影”,徐張生一邊說一邊掏出手機給《商業價值》展示那些照片。很快他就發現自己一個人去演講根本無法滿足商家對微信的饑渴,于是在公司內部設立了“講師”職位,專門招人給商家講課,并將此稱為“微巴商學院”。
 
  短短1年多時間,這間400多平米的辦公室已經無法跟上微巴擴張的速度,徐張生已經租下樓下兩倍大面積的辦公室,打算過完年就搬過去。
 
  焦慮
 
  白鴉和他的口袋通團隊的前10個月都是在咖啡館里度過的,因為要省錢。口袋通至今只拿了一輪天使投資,幾乎將所有錢都花在人力上,直到11月才找了間辦公室,現在已經非常擠了。即便如此,白鴉也不敢融資,因為他沒辦法給投資人一個確定的未來。
 
  4個月前還不是這樣。當時微信剛剛在廣州開完“合作伙伴大會”,白鴉聽后的結論是“商戶和開發者都有信心了”。因為那次會上微信公布了更多接口和能力,并明確了開放的態度,而此前這是開發者最擔心的問題。也是那時他感覺到機會真正來了,才給團隊找了間辦公室。
 
  沒想到會開完了事情還是不明朗,因為“國家隊來了”。本來商家在微信這件事上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現在看到接入騰訊微商城的商家在訂閱號中就有服務號的所有權限,便自然對第三方開發者產生疑問,為什么這里不能接入支付功能?白鴉只能說“再等等,可能微信會開放吧”。這句話他從8月份就開始說并不停地聽到別人說。無論是開發者還是投資人,從那時起就覺得“4個月后事情就明朗了”。4個月過去了還是同樣的期望,“也許4個月后就好了”。
 
  “我們這些第三方開發者涌進來,但不知道做什么。”白鴉開始給自己找后路。從2013年12月起他開始做基于微博平臺的開發,春節前微博私信、群發功能都將準備好,春節后微博支付也可以接入。不僅如此,他還在研究人人網,甚至海外的Facebook 和Twitter 平臺。
 
  盡管起家于微信平臺,白鴉所做的事情其實是“社交電商”的服務商。具體來說,口袋通的產品是兩套系統:交易系統和CRM系統。交易涉及到庫存同步、支付、訂單管理、物流跟蹤、售后等過程,它要直接深入到商家后臺。CRM包括客戶營銷系統、客戶關系管理、客戶生命周期管理等。
 
  拿客戶營銷系統來說,要解決如什么樣的人、什么商品、什么價格、什么訂單、什么時候、打什么折扣、優惠券在買了多少錢的時候可以使用等一系列復雜問題。而最后所有這些基于這兩套系統的數據都需要生成詳細的統計和報表,并設置不同權限滿足公司不同層級人員的需求。建好這套系統后,無論微信,或微博,還是Facebook、Twitter,只是不同的接口,整個后臺都是一樣的。到最后,其實是幫商家進行精細化管理和精準營銷。
 
  當白鴉試圖給商家提供比短期營銷效果更長遠的產品時,商家對微信營銷的亢奮就成了一種阻礙。“大多數商家都是短視的,看不到短期利益就沒那么積極”,白鴉總結。目前接入“口袋通”的商家已經有幾百家,只有小部分把微信“當個事兒”,對大部分人而言,這只是眾多營銷渠道中的一個。即便對“二三事”這種微信公眾號運營比較出色的商家而言,也不過幾千粉絲,只用半個人來時不時打理一下。
 
  在一波又一波互聯網大潮的洗禮下,商家在接觸到新興互聯網產品已經有了條件反射,這個過程一般都會經歷4個階段。首先是興奮,公司老板看到某篇文章,或參加某個會議,或與行業內某個人聊天知道了這款產品,當即拍大腿表示這是好東西,回去就安排人去做。不少商家只停留在這個階段,回去就忘了這回事。進入第二個階段的商家表現為盲目,按照此前微博營銷經驗,一開始就給下面布置任務,一個月內漲多少粉絲,發多少篇文章,可以想象運營者會如何應對。于是進入第三階段,灰心喪氣。從數據上看都挺好,但見不到效果,帶不來訂單。最后小部分人開始理智起來,發現微信不應該這么用。
 
  商家對于平臺的短視和務實心理決定了創業者普遍不會將雞蛋都放在微信一個籃子里,反倒像白鴉這樣一開始就對微信平臺寄予長遠期望的開發者顯得有些另類。如廣東的互動派公司,從一開始在設計商業模式之初便著眼趨勢,不局限于微信。在其聯合創始人唐科看來,不管未來如何,只不過是換個平臺做生意罷了。對那些單純從事微信營銷的公司而言更是如此,他們見證了太多互聯網上的產品變遷,每一次浪潮之后總會有下一波跟上。
 
  從最初的企業建站潮,到售賣網站實名制潮,再到前幾年的團購狂潮,今天的微信潮不會只是又一股潮流嗎?在大潮到來時把握時機,在潮落前快速攫取利益,等待下一波浪潮的涌來。從這個角度看,并不難理解商家和開發者對微信營銷的亢奮。
 
  對那些將未來寄托在微信長遠發展上的人,自然呼喚一個更成熟、更完善、更穩固的平臺,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存在,他們不得不焦慮,但是除了等,別無他法。
 
  等待
 
  回顧過去3年多時間,微信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在不緊不慢的往前走。從推出朋友圈到公眾平臺再到微信支付等,每一步都走得謹小慎微。確實,對微信這樣一個有著巨大想象空間的產品,更要避免因為走得太快而跌倒。
 
  從封殺微信營銷賬號,到訂閱號、服務號的劃分,再到如今的“打擊假冒偽劣商品銷售推廣”行為、“處理誘導分享”行為,微信這個因為用戶體驗而為用戶喜愛的產品,一旦發現用戶體驗可能受損,從未在這方面有過絲毫懷疑和猶豫,這是微信為何能繼續被人喜愛的原因。
 
  然而隨著微信能量越來越強,強大到足以引發其他大公司的擔憂和反應,強大到無數開發者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其上,強大到公司內部的其他人都紛紛想來分一杯羹時,它已經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用戶喜愛的溝通工具,也在守住用戶體驗的原則外,面臨著更多壓力。此時,微信還可以像之前一樣按照原來的節奏來嗎?
 
  騰訊副總裁張小龍曾經在與友人交流的時候明確表達微信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搭建I/O體系,他不希望所有的企業都來直接和微信對接,而希望有一批第三方的公司一起繁榮微信的生態,這些外部的力量的存在甚至能夠激勵微信做得更好。
 
  簡單地說,微信要做的不是拎包入住的精裝修,而是建造一個毛坯房,所有人都能成為這個生態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因為對于平臺來說,搭建框架、建立規則比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更加重要。
 
  只是,今天的微信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也糾結了太多的利益,他的每一個決策已經不可能像當年創業時那樣輕裝上陣、大膽試錯、快速迭代,很多事情的細節甚至讓人懷疑張小龍本人是否知情和掌控,太多人的期待決定微信的每一步必須謹慎,也注定了理想到達現實的過程中充滿變數。
 
  越是想象空間的巨大,就越難以被定義,對于創業者來說,在諸多不確定面前,任何對未來的預測都是無力的。在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選擇是等,等到拉扯有了結果,等到勢態明晰,等微信真正成了大事。
 
  就像一位選擇觀望的IDG投資人所說,“成不成不在于創業者,而在于騰訊的決策。”在騰訊剛剛舉辦的開放平臺大會上,主角是以應用寶為核心的渠道開放,稱會為開發者提供“拎包入住”的服務,但并未提及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
 
  開放的本質是彼此合作,為全體帶來最佳收益。在開發者看來,由于市場過于龐大和復雜,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全部做完,因此才需要來自不同行業開發者的加入,一起將微信真正深入到傳統行業中,實現整個傳統商業世界質的飛升。作為平臺,應該提供基礎能力,維護好生態圈的規則,給開發者提供服務,這是所有成功開放平臺的基礎,也是騰訊開放平臺所宣布的原則。
 
  然而如今似乎各方利益陷入一種“囚徒困境”,個人的最佳選擇對全體而言并非如此,到最后傷害的還是微信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新興事物。正如白鴉所擔心的,“我們在一個規則不明確的狀態,萬一兩年后微信被其他產品顛覆了,這個機會就沒有了,而這是很有可能的。”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