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消息,據報道,今天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終于正式進軍新加坡市場。該公司確認將于2月21日在當地推出售價169新元(約合134美元)的Redmi(紅米海外版),旗艦手機Mi-3(小米M3海外版)也將以419新元(約合332美元)的價格在3月7日上市。
去年小米在中國大陸已經賣出了1900萬臺手機,并已經悄然把業務擴展到了香港和臺灣市場,不過此番登陸新加坡則是該公司進軍大中華區以外市場的第一步。
新市場將帶來挑戰

目前小米的海外業務由Google前副總裁、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領導,他是一位被小米創始人林斌寄予厚望的海外擴張關鍵人物。新加坡是小米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個國家,小米必須努力迎合這些講英語的用戶,并再次樹立小米品牌形象。
巴拉在接受TNW采訪時表示,把小米帶進一個新的市場基本上已經相當于“建立一家新的公司”。小米將在本周銷售產品,物流、客戶服務、配送、售后和保修等環節都必須建立起來,于此同時還必須在當地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巴拉指出,從產品角度來說,這是小米第一次正式推出英文版的MIUI固件。“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不得不圍繞用戶界面做出很多調整以適應英文字符,這些字符在中文中更建湊。”巴拉說道。
作為負責Android業務的Google前副總裁,巴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正好與MIUI的國際化相契合。巴拉稱這個過程和“開發一款Nexus手機”差不多,他提出了幾百個BUG,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新加坡版系統上。
之前有預測稱巴拉加盟小米意味著該公司將用更大力度推動MIUI,甚至將從Android中完全分拆出來成為自家獨立的系統,小米當前的海外計劃更進一步應驗了這種說法。
然而,巴拉向TNW表示,小米會“絕對”堅持使用Android系統:“首先,公司已經在Android投入了很多,在上面開發了很多東西,假如要移植到其他系統上需要花費數年時間,這將是場災難。
其次,假如小米轉投其他操作系統,小米將需要重頭建立一個開發者生態。相比蘋果極度封閉的系統而言,Android是現在世面上唯一一個具有開發者生態的系統。我在Android上工作了三年半時間,Google在它身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工作和金錢來追趕其他系統。現在Google Play商店真的很不錯,它是開發者的一個絕佳平臺,系統版本碎片問題也正在解決中。
第三,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們也沒有偏離Android的理由。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靈活平臺,人們可以在上面建設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只要我們保持對Android的兼容,就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這也是我們對Google的承諾。”
巴拉將專注于解決在不同國家的不同軟件設計需要,他表示小米的工程師已經沒有時間去開發一種新的系統。所以小米在做的只是Android的“新篇章”,小米和Google是朋友而不是敵人關系。
為什么選擇新加坡
中國科技界巨頭正加速在東南亞市場的擴張,而新加坡是它們非常喜愛的一站。
在發布會現場,巴拉和林斌詳細解釋了為什么新加坡成為了小米的海外第一站,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助于建立物流和售后服務體系;同時新加坡是一個合適的跳板,讓小米可以更容易地從市場復雜度較低的市場“跳進”那些復雜度較高的市場。
小米的價格同樣對亞洲其他國家、拉丁美洲和非洲具有吸引力,那新加坡為什么成為了擴張計劃的關鍵呢?巴拉做了如下解釋:“假如我們只是一家想賣手機的手機制造商,那么這(把手機賣給拉丁等地)就是合理的事情。但是我們不是,現在我們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優秀的高觸感點對點終端。所以當用戶來我們的網站購買手機時,可以體驗到我們的客服支持;假如產品有問題,則可以享受到我們的保修。要實現這一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有大批的配套基礎設施,而且還需要建立伙伴關系。另外,假如在新加坡失敗了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這是個小規模市場。”
無論巴拉還是林斌,他們都在反復強調一個主題,那就是小米不單單只是關注銷量等數據。相反,小米希望從小處入手,了解用戶對于小米設備和MIUI固件的看法,巴拉表示。
由于起步的規模較小,小米選擇從深圳通過UPS往新加坡發貨,巴拉也指出這是一個昂貴的方式。在小米更了解新加坡市場之后,會考慮直接在當地發貨。“為此,我們會在這里建立一個倉庫,就好像我們在臺灣做的那樣。我們將用船從中國往新加坡運輸大量產品,然后本地員工將負責分揀、包裝和本地運輸,這將極大減小我們的配送成本。我們在新加坡的下一步是本地產品,說不好再下一步將是一個區域配送中心。”巴拉表示。
輸出小米熱潮
TNW的作者在中國參加小米3和小米電視發布會時曾感受過中國小米粉絲的熱情,當時會場擠滿了人群,以至于后來保安限制更多的人進入。
當被問及小米能否在海外掀起同樣的熱潮時,巴拉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不過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巴拉表示,小米已經瞄準了那些“年輕的數碼達人,他們喜歡技術、喜歡小玩意、喜歡高性能、喜歡定制、喜歡優化和調整系統”,這些積極反饋的用戶,將幫助小米了解當地人群的喜好,使得最終誕生出一件可以和用戶產生出共鳴的產品。
“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征服這些人的心靈和思想,并且不讓他們失望,那他們就將成為我們的品牌大使。他們會告訴他們的朋友,他們會把手機發到社交網絡上。他們會告訴家人,并給他們的祖母購買。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和我們在中國市場所做的差不多。”
小米在中國市場瘋狂流行,目前尚不清楚它在新加坡和后續打算進入的東南亞市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假如一切順利,小米有可能成為類似蘋果和三星那樣的公司。不過這是一段很長的旅途,小米需要針對國際市場對手機和軟件進行調整,新加坡只是它邁出的很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