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互聯網對于整個社會的重新塑造,對于傳統行業的重新定義,其實都還處于相當早期的階段。在紅海之外,還有大片大片的藍海,等待著鯰魚們去長大成鯊。
好吧,關于“鯰魚效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因為新進入(鯰魚)的刺激,整個行業(沙丁魚群)重新充滿了活力。
但按照流行的互聯網思維,故事的講法稍有不同,那就是鯰魚搖身一變,從行業攪局者,成長為一條橫行江湖、主導生死格局的鯊魚。

這樣的例子,已經有太多:
360剛進入殺毒,或者說電腦安全市場的時候,人們都以為它只是一條鯰魚。但目前奇虎的鋒芒直逼BAT三巨頭,市值已經接近150億美元(截至3月6日)。按照騰訊科技的表達習慣,我們可以說一個360相當于三個新浪。
五年多前,唯品會剛以品牌特賣的方式進入電商市場的市場,甚至直到一年多前在美國流血上市的時候,人們還一直以為它只是一條鯰魚。但現在其股價已經比最低點上漲了50倍,市值達到了百億美元量級,相當于七個曾經在電商界風光一時的當當。
兩年多前,當小米第一次發布手機的時候,很多人還不屑地認為其創新無非是“營銷噱頭”。但2013年,其手機銷量達到1870萬臺,銷售額突破300億元;2014年目標銷量是沖擊4000萬臺,目前估值亦在百億美元以上。
還有被一度看成視頻行業奇葩的樂視,不僅在超級電視這一智能終端領域異軍突起,50、60寸的銷量都奪得國內冠軍,而且在視頻網站覆蓋人數方面,也連超搜狐視頻、愛奇藝躍居行業次席,鋒芒直逼老大優酷。2551萬的日均覆蓋人數,即使放在所有的中國互聯網網站中,也能排在前十五位。
以上這些,只是我們找出的典型個案,或許并非全部。對行業熟悉的、細心的讀者,自可以補充。
從“鯰魚”到“鯊魚”的轉變,肯定充滿著各種偶然、不可復制的因素,但我們仍然試圖從中間找出共同點來,聊博看官一笑。
變身秘笈一:創始人的格局
無論是經略金山還是之前做投資,雷軍都不能說是一個失敗者。即使就此身退,也無可厚非。但他還是覺得有遺憾,因為早在18歲時,就夢想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而小米,則是他最后的堅持和機會,正如其所言,“就算輸了,這輩子也徹底踏實了”。
從3721到雅虎時期,在中國互聯網界,周鴻祎都是一個爭議性極大的人物。外人能看到的,是他外在的強悍:一己之力先后挑戰過BAT,江湖上不作第二人選。內在的,則是他的不服和不甘:光顛覆BAT還不算真正的成功,你自己成為另一個巨頭才算。
賈躍亭出道至今,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冠以“煤老板”的名號;雖然這屬于典型的誤讀,但樂視一度給人留下的印象,由此也可想而知。剛宣布推出超級電視,雄心勃勃地打造全世界尚無先例的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的時候,也被投資者和業界普遍看空。但這反而激發出賈的斗志,喊出“只有在95%,甚至98%的人都不看的時候,才可能顛覆”的宣言。
和以上三位相比,唯品會的創始人沈亞則要低調得多,幾乎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也不太混圈子。但從他“我們沒有特別自豪的地方,離成功也還早,正在路上走”的言論來看,其野心顯然不小。
變身秘笈二:抓住大風口
有段時間,我一直以為“大風口的豬”,甚至比雷軍本人還要出名。這句話雖然俗,但卻一語道出成功的精髓。如果不處在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領先者步步為營,鯰魚頂多攪起一點浪花,不可能把整個陣營沖垮,更不用說自己成長為龐然大物。
小米成功的背后,是2013年全年,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增長了84%,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35%的份額。
樂視在超級電視實現強行超車,帶動樂視生態大爆發,亦離不開電視機行業的深刻變革。2013年,雖然中國電視整體銷量只增長了不到9%,差不多和GDP;但智能電視的銷量卻增長了接近60%,占到了電視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而360在信息安全市場的崛起,則和中國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密不可分;大量普通“小白”用戶開始使用網絡,他們對安全的免費需求更加迫切。2005年底,中國的網民總數只有1.11億;到2013年底,這個數字達到了6.18億,增長了接近5倍。至于手機上網用戶,總是從三千萬激增到5個億。
唯品會之所以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也得益于整個電商行業的爆發式增長:2013年,中國在線零售市場總量接近1.9萬億元,增速超過40%。即使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行業巨頭,也無法封堵住所有的成長空間。所以,憑借品牌特賣的模式,終于在平臺和垂直電商的交界地帶突出重圍。
變身秘笈三:追求極致
正和島主編、著名財經作家李正曦,曾經寫過一本關于周鴻祎的書《拒絕平庸》,好吧,我想這是最好的注解。
任何走不偏不倚的中庸路線,同時又號稱擁抱互聯網思維的,基本上都是耍流氓。
2006年,360一開始進軍信息安全,就高舉免費的大旗,而不是什么“雙倍殺毒性能,一半的價格”。先把格局徹底顛覆了,把用戶圈進來,再尋找可能的盈利模式。
小米進軍手機市場的初期,也果斷了放棄了看似大道的線下零售,以及運營商合作市場,只專注于在線渠道。因此,才能迅速引爆社會化口碑,奠定了用戶基礎。
唯品會同樣如此,沒有象當當那樣拉長戰線,和阿里、京東這樣的平臺大鱷正面對抗,而是專注于時尚群體和品牌特賣模式,只分市場上最豐厚的一塊細分市場。
樂視的極致,則更為宏大。它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超級電視這樣的硬件產品的極致,更是整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生態的極致。據說賈躍亭對“樂視生態”完美程度的追求,甚至超過了蘋果。
變身秘笈四:用戶主義
在傳統的工業社會,雖然也有很多商家都注重用戶,甚至提出“用戶就是上帝”的口號。但實際上,在商家和用戶之間,始終是有一道冰冷的鴻溝,難以逾越。
而互聯網則提供了重塑用戶關系的另外一種可能。用戶對于企業來說,再也不是單向的消費者,或者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有血有肉、可以一起分享甚至創造的共同體。周鴻祎對用戶體驗的把握和關注程度,圈內公認。唯品會運營會員,吸引活躍用戶重復消費的能力,也被認為是一大成功利器。
當然,在其中,小米無疑是用戶利用,或者說用戶運營最成功的一個。“米粉”變成了最強大的生產力,無論在產品推動和推廣上。“因為米粉,所以小米”,不僅成就了品牌神話,更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雖然之前有魅族,之后華為等也試圖效仿,但都無法企及小米的高度。
樂視則是另外一個用戶主義的受益者。憑借CP2C(Customer Planning to Customer)模式,樂視打造出的超級電視,一經推出就遭到搶購;現貨+預售掀起的火爆,比小米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樂視把用戶主義的概念,已經滲透進了整個生態的每個環節,包括視頻網站劇情熱度、點贊等基于大數據的產品,以及用戶參與的自制劇戰略。據說,樂視已經明確提出了口號,在完成從“媒體公司”到“技術產品公司”轉變的基礎上,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完成向“用戶公司”的質變。
當然,還要補充一點,如果連鯰魚都不相信自己可以變成鯊魚,那基本上,就沒啥希望,洗洗睡吧。
因為互聯網對于整個社會的重新塑造,對于傳統行業的重新定義,其實都還處于相當早期的階段。在紅海之外,還有大片大片的藍海,等待著鯰魚們去長大成鯊。如果你已經具備了以上四點,雖然還不能確保成功,但至少說明你有了參與競逐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