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新一波熱錢開始涌入新媒體領域

新一波熱錢開始涌入新媒體領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09 10:05  瀏覽次數:57
   新聞業未來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是個未知數,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風頭資本家紛紛開始在新聞業投下賭注。
美國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新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風投資本家至少向數字化媒體項目投入3億美元(約合1.8億英鎊),許多投資對象都是初創企業。
 
  “這是在傳媒界打造新品牌的大好時機。”風險資本基金公司Lerer Ventures的董事總經理埃里克·希皮杜(Eric Hippeau)這樣評價。Lerer Ventures已經向幾十家數字化項目注資,其中包括一家以80、90后和21世紀生人這類“新生代”為目標讀者的新聞網站Policymic。
  希皮杜認為,最年輕的一代新聞消費者是很有投資吸引力的目標觀眾。他說,“大多數時候,年輕人其實不關心那些老字號。品牌只要能迎合年輕人的口味,特別提供他們喜歡的內容,這樣的品牌就能吸引他們。”
 
  社交媒體引發的革命
 
  Policymic的聯合創始人兼主編杰克·霍洛維茨(Jake Horowitz)說,他的團隊了解像他這樣的新生代最喜歡怎樣消費新聞。
 
  霍洛維茨舉例:“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Pinterest都顛覆了年輕人獲取及消費新聞的方式。”
 
  “這對那些嘗試在新聞領域開拓創新的機構來說是巨大的機遇,他們愿意用真正有創意的方式向年輕人傳播新聞,有意做這樣的實驗。”
 
  另一家迅猛發展的網絡出版商福克斯傳媒(Vox Media)將很快成立網站Vox.Com。這家新聞網站是前《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以斯拉·克萊恩(Ezra Klein)的創意,可以說是這位新聞界天才人物的心血結晶。Vox Media目前已募得資金約7000萬美元,僅去年秋季就獲得融資3400萬美元。
 
  Vox Media公司負責編輯事務的副總裁洛克哈特·斯蒂爾(Lockhart Steele)認為,投資者對新興數字新聞媒體產生興趣并不算意外。
 
  斯蒂爾說:“我們將這看作,每一代人都在樹立自己的媒介品牌。以風投資本家這個整體來看看,他們是在押注未來,Vox也是他們看好的未來。”
 
  “可再生能源”
 
  與美國新聞產業每年630-650億美元的年收入相比,3億美元的風投真是小巫見大巫。盡管投資額顯得微不足道,風險資本的流入仍然吸引了極大關注。
 
  “這類投資的心理影響比投資額本身大得多。”皮尤的高級研究員杰西·霍爾康姆(Jesse Holcomb)如是說,“在它的幫助下,廣大新聞業注入了一種可再生能源。”
 
  無論是新生代,還是現有的數字新聞編輯機構都感到了這樣的影響。皮尤的報告里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互聯網新聞聚合平臺Buzzfeed的編輯今年已經增加到170人,兩年前這支隊伍還只有六人左右。
 
  去年1月,Buzzfeed宣布,獲得了外部投資者1930萬美元的第四輪融資,公司的融資總額由此增加到4600萬美元。
 
  蘋果、特斯拉……然后是Ozy模式?
 
  去年9月,在線每日新聞與文化雜志Ozy正式上線。
 
  該公司的創始人卡洛斯·沃森(Carlos Watson)贏得了眾多顯赫的投資者支持,包括蘋果的創始人之一喬布斯的遺孀勞倫娜·鮑威爾·喬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
 
  對此,沃森解釋說:“我認為,(我們的投資者)看到了媒體業似曾相識的機遇,比如蘋果十五、二十年前在計算機領域發掘的機遇、特斯拉在汽車領域發現的機遇,它甚至與HBO在電視產業挖掘的機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沃森將Ozy稱為集媒體與科技于一身的企業,稱這家公司旨在獲得包括活動與訂閱在內的多種收入來源。
 
  Ozy這樣的目標與業內嚴重依賴廣告的現狀形成鮮明反差。皮尤的報告發現,廣告的收入仍占已知新聞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盈利模式,有嗎?
 
  報告還發現,去年82%的美國受訪者從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得知新聞,半數以上受訪者自稱得到新聞的工具是手機。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讀者轉移到這些平臺獲取新聞,投資者與記者也采取行動,正在爭取這些讀者的注意力。
 
  斯蒂爾說:“當我們累積了數億觀眾的時候,會變成什么樣子?那是個遠大的想法,我向那可能是投資者至少會感興趣的地方。”
 
  有了風投資本,數字新聞機構得以開拓業務,實驗在線新聞。然而,數字新聞媒體還要不斷努力才能獲得足夠的收入維持生存。
 
  否則,就像皮尤的報告指出的:“許多本地化的數字媒體還毫無營利能力,而愿意為一家初創企業砸下2.5億美元的億萬富翁實在屈指可數。”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