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多個渠道的信息顯示,從下個月開始,前兩批已經獲得牌照的虛擬運營商將陸續進入正式放號階段?,F在,雖然170號碼還沒開賣,但虛擬運營商這個詞已經紅得發紫了。
虛擬運營商的快速升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最近接連不斷地有新品牌發布,各家民營企業的造勢勁頭也有增無減,更為重要的是,一些還不成熟但跟基礎運營商玩法不太一樣的業務模式已經嶄露頭角。
對于這些剛剛踏入電信行業大門的民營企業,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覺得他們的產品設計漏洞百出、宣傳上也是嘩眾取寵。這些虛擬運營商最近都打出了什么牌?他們是否虛火太旺需要降溫呢?

新品牌粉墨登場
不久之后,人們會在“沃”、“和”、“天翼”的包圍中發現一些新面孔,他們就是民營企業做移動轉售業務(即虛擬運營商)的品牌。
實際上,在前兩批19家獲得牌照的虛擬運營商中,已經有近半數企業發布了自己的新品牌,其中一些企業還同時公布了資費套餐以及在細分領域的業務模式。
據了解,手機國代商愛施德已在上個月率先發布了虛擬運營商品牌“U.友”,并高薪挖來了原來在中國聯通擔任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的營銷高手周友盟,全面負責愛施德的虛擬運營商業務。
另一家國內電信零售服務企業樂語通訊,對外發布了虛擬運營商品牌“妙more”,選擇從“移動健康管理”領域切入,定位于“專注運動瘦身的白領、關愛父母的中青年、血糖血壓監測的中老年”等細分人群市場。
專注于“公交移動WiFi網絡平臺”的巴士在線,以“中麥通信”為虛擬運營商業務品牌,計劃提供基于公交WiFi平臺的移動接入服務。
此外,包括蘇寧的“蘇寧互聯”、國美的“極信通信”、京東的“京東通信”、分享在線的“分享通訊”、話機世界的“話機通信T.MOBILE”以及蝸牛移動的“免”等在內的多個虛擬運營商品牌也已經亮相。
170號卡還沒有開始銷售,業務模式也沒有完全定型,但這些虛擬運營商品牌就已經扎堆亮相了。“現在正是虛擬運營商集中發布新品牌的階段,品牌先行是為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提供一個鋪墊。”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說。
在鄒學勇看來,與基礎運營商面向大眾市場不同,虛擬運營商大多都定位于小眾的細分市場,需要以不同的品牌定位、以差異化的業務和服務贏得市場,而品牌是他們拓展業務的基礎。
低資費不是關鍵
在正式放號之前,各家虛擬運營商除了要打品牌之外,還需要制定各自的資費套餐,來為自己的特色業務提供支撐。相對于基礎運營商,這些虛擬運營商的資費套餐也許會比較便宜,但他們也不太可能用超低的價格來開拓市場,按照鄒學勇的話說,“虛擬運營商的價值在于特色業務和服務”。
以話機世界為例,這家浙江的老牌企業在發布了虛擬運營商業務品牌“話機通信T.MOBILE”的同時,還公布了11檔久久(9.9)系列套餐,最低檔為29.9元/月,含80MB數據流量和80分鐘語音通話,最高檔為399.9元/月,含3500MB(約合3.4GB)數據流量和1000分鐘語音通話。
單從資費來比較,話機世界相對于基礎運營商的優勢可能并不十分明顯,但話機世界承諾在浙江省內提供“2小時上門”的免費服務。目前,業界對于這種服務模式的價值有多大,爭論不一,其效果還有待市場檢驗。
另一家公布了資費套餐的企業是蘇州蝸牛旗下的蝸牛移動。據了解,蝸牛移動打破了運營商傳統的按月計費的套餐模式,改為半年套餐(即“999免卡”),該卡的首批預售價格為399元,包含半年內全國語音免費、3GB國內數據流量,流量在兩年內不清零。
如果換算成運營商的月費套餐,蝸牛的399元“免卡”實際上等同于每月66元話費,包含國內語音無限量撥打,每月的國內數據流量為500MB。看起來,“免卡”里包含的數據流量并不多,但蝸牛移動副總裁孫大虎說,“蝸牛的目標用戶是游戲玩家,所以主打的是下載游戲免流量,用戶在‘免商店’里下載游戲、玩游戲都無需支付任何流量費用。”
“蝸牛的定位很明確,是手機游戲用戶,所以蝸牛主要是根據游戲用戶的定位去設計套餐。”鄒學勇認為,蝸牛是通過自身的游戲業務收入來貼補話費,同時也希望用相對低的資費來吸納更多的游戲用戶。
業務創新要鼓勵
從幾家虛擬運營商已經公布的資費及業務模式看來,這些虛擬運營商設計的套餐資費實際上并不比基礎運營商低很多,但在模式上有所創新,跟自身原有業務的結合也有了雛形。
比如,蝸牛移動的“免卡”是以半年卡的形式出現,如果把399元的價格分攤到6個月里,基本等同于中國聯通的66元套餐,套餐內包含的“國內語音無限量、3GB國內數據流量(合每月500MB)”比聯通66元套餐優惠不少,但對于不怎么打電話、主要使用數據流量的用戶來說,這種套餐也許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鄒學勇認為,蝸牛“免卡”賣點在于兩方面:第一,把月套餐變成了半年套餐,并順應了輿論,承諾數據流量在兩年內不清零。雖然這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無套餐”,也不是絕對的流量不清零,但對于很多普通消費者來說,這種設計已經是一種進步了。第二,“免卡”的國內語音無限量,在“免商店”下載游戲、玩游戲都不要流量費,這對于不少高校學生用戶,尤其是那些愛煲電話粥、愛玩游戲的用戶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另一家把虛擬運營商業務與自有平臺相結合的,是樂語通訊。作為國內電信零售服務企業,樂語通訊選擇的是從“移動健康管理”領域切入,把170號卡、可穿戴設備、云端大數據平臺三者結合起來,向細分市場人群提供服務。
據樂語通訊執行總裁趙健介紹,樂語通訊將通過全國2000多家店面及線上平臺,銷售170號卡以及Jawbone等各類智能健康設備,用SIM卡把分散在各移動終端的數據匯總到統一的云平臺,實現運動、體重、血壓、血糖等跨平臺數據共享,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整體健康信息記錄供用戶自己和醫生參考。
在鄒學勇看來,雖然虛擬運營商的業務模式在現階段還不會很完善,但他們的創新是需要鼓勵的。“他們打破了基礎運營商固有的套餐模式,資費設計也更簡潔,而且定位于不同的細分市場,把通信業務和其他互聯網業務結合起來,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鄒學勇認為,虛擬運營商將帶來更多的競爭和變化,最終收益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虛火太旺要降溫
現在的虛擬運營商就像一個個火力旺盛的少年,有活力也有創新,需要社會的包容和鼓勵,但他們當中也有一些過于躁動的,需要降溫,以免跑得不穩當而跌倒。
目前業界對于虛擬運營商的吐槽,大多集中在他們并不成熟的產品設計,以及含糊不清、過于形式的對外宣傳上。
還是以蝸牛移動的“免卡”為例。蝸牛方面聲稱“免卡”的原價為999元,含半年內全國語音全免費,半年內贈送3GB全國流量,流量在兩年內不清零,無套餐、零月租,首批預售價格為399元。
從產品設計來看,“不清零、無套餐、零月租”這三點,實際上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過于強調這三個方面的特點,就難免有概念炒作的嫌疑。另外,過了半年后之后怎么收費?套餐外的單價是多少?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蝸牛方面都還沒有說清楚。
此外還有一點,首批預售的399元價格也許是大多數目標用戶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未來按照原價999元銷售,與基礎運營商的套餐相比就沒有優勢可言了。399元這個價格是否會一直維持下去?折價銷售是否只是公司的宣傳手段?這些方面,蝸牛也還沒有作出說明。
更遭人吐槽的是蝸牛的24K純金SIM卡。按照蝸牛方面的說法,這個限量發布的標價9999元的“金卡”,免一年語音,一年內包含39GB數據流量,兩年內不清零。誰會一次性花這么多錢買這么土豪的電話卡?有多少土豪愿意把純金藏在手機后蓋里,而不是擺在明面上?一年之后怎么收費,9999元話費怎么分配?這些都沒有答案。
在不少業內人看來,虛擬運營商用一些互聯網的營銷手段來博得眼球,無可厚非,但如果這種不切實際的宣傳過多,就會顯得虛火太旺,難免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和抵觸。
另一方面,如果虛擬運營商花太多精力在這些浮于形式的宣傳上,而不是盡快完善其資費體系、業務模式,未來可以預見的用戶投訴將讓這些民營企業難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