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在搜狗剛剛召開的2014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媒體溝通會上宣布:“2014年第一季度,在行業淡季的情況下,搜狗仍然實現了盈虧平衡,這標志著雙方整合效應開始顯現,并且第二季度有望實現盈利。”
對于媒體一直比較關注搜狗何時上市的消息,王小川沒有正面回應,只稱搜狗并沒有上市計劃表。但東樓卻認為,自2010年搜狗從搜狐剝離出來單獨發展的那一天起,搜狗謀求獨立上市的“野心”已經暴露,而隨著騰訊的入股,搜狗的上市計劃必將會進一步推進。只不過目前搜狗和王小川都在等。具體在等什么呢,且聽東樓慢慢道來。
1、等勢起:搜狗尚需吸收”養分“
眾所周知,在去年9月騰訊成為二股東并將soso劃入搜狗之后,搜狗進入了一個收購整合期。搜狗在第一季度剛剛平穩的完成人員的整合和安撫,更深層次的業務合作實際上還未大規模展開。
搜狗之所以不著急上市最重要的原因是,搜狗還在竭力挖掘二股東騰訊的豐富資源。從流量入口到社交基因,搜狗希望從騰訊身上獲得更多的“養分”。
作為技術公司,搜狗除了獲得騰訊的巨額投資,得到了soso的流量資源及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騰訊的入股帶來了搜狗極其渴望的社交關系鏈。
搜狗在過去幾年的產品開發中更多偏重于工具性,而忽視了用戶賬號體系的建設。當然希望將騰訊的QQ賬號、微信賬號等一系列的賬號打通,使搜狗手機輸入法等旗艦產品完成社交化之后,再去謀求上市。因為搜狗一旦實現社交化,在移動端的發展極可能進入快車道,這也將有助于搜狗用戶的高速增長和商業變現。
2、等規模:規模化才能有更高的估值
另一方面,規模化用戶和收入是顯然是互聯網公司高估值的根本保證。目前搜狗的總體用戶量并不少,但旗下近10款移動應用中,只有搜狗手機輸入法用戶數破億,搜狗手機地圖則是8000萬,其他的移動應用產品還未達到一定的規模。特別是手機瀏覽器和手機搜索等入口性產品還沒有進入億級用戶俱樂部。搜狗若想上市,手機瀏覽器的用戶數必須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在無線搜索方面發力。
另一方面,雖然去年第四季度,搜狗的收入規模已經達到7000萬美元,但是作為國內互聯網用戶數前三的互聯網公司,收入規模與用戶規模顯然并不匹配。而且目前搜狗的收入結構中,搜索占據最大的比重,占到90%,其他如網址導航和游戲的占比比較低,業務收入相對單一,搜狗需要更加多元化自身的業務收入。
在提交上市招股書之前,搜狗若能將PC上已經驗證成功的三級火箭模式平移到無線端,還能夠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內,達到持續的規模化盈利,不但可以給投資者信心,更有利于推高估值,這也是搜狗不著急上市的原因之一。
3、等風來:上市需要更好的時機
盡管今年有微博、新浪易居等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成功,但近期中概股的表現并不太好,包括百度,網易、奇虎360、優酷等互聯網公司幾乎都在全線下跌。特別是還有阿里、京東、獵豹、途牛、觸控等一大波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排隊上市,機會并不太好。
特別是搜狗目前已經達到盈虧平衡,并有持續規模化盈利的可能,且有騰訊和搜狐兩大靠山左右庇佑,完全沒有必要冒著破發的危險去擠著上市。
事實上,搜狗不但是在等,也是在跟時間賽跑。搜狗最希望的是在上市之前,能夠將騰訊的資源最大化的利用,將騰訊的社交基因注入到其工具性產品中,同時也能夠強化自己在移動端的優勢。一旦時機成熟,搜狗即可憑借巨大的用戶數量,具有社交基因的第二大搜索公司等耀眼的光環,為上市講一個圓滿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