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傳統房介與網絡平臺的競爭,已經從暗自較勁走向公開叫板,但在互聯網行業和房產中介均尚未充分發展的中國,二者真正意義上的博弈還遠沒到來。
“房介和網絡平臺之間無法相互取代,因為各自定位不同。”上海乘星行行銷服務機構董事長、交大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李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網絡平臺本質上是一個綜合性媒體平臺,它不是電商也不是一個銷售平臺。
房介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才能完成客戶從線上查詢到線下購買的導流。
實際上,從美國二手房介的發展軌跡來看,無論是傳統房介還是網絡平臺,誰也不能單方面掐住對方脖子。
據美國媒體報道,老牌房產經紀公司Redfin的創始人看中了互聯網給其他行業帶來的顛覆性改變,試圖從線上走到線下,打破其他網絡平臺只做信息收集、整合、發布的商業模式。除了發布房源,該公司雇置業顧問,親自操刀帶客看房,促成銷售在線下成交。
然而,讓這位創始人大失所望的是,Redfin的增長速度還趕不上其他網絡平臺公司,這些公司只列出待售房屋的信息,將客戶交給傳統的房地產中介,由后者來完成交易。
人們因此而疑惑,為什么互聯網銷售在這個行業就行不通?德佑地產廣告管理部總監于藝表示,房產中介和網絡平臺一直是合作關系,一方綁架另一方都不可持續。網絡平臺只是為購房者提供了一個集中便捷瀏覽和挑選房源的平臺,房屋交易的真正發生不在網絡,線下才是對客戶提供專業置業服務,雙方在一條生態鏈上。
“互聯網是信息傳遞的一個工具。”于藝表示,交易房屋對個人而言畢竟是筆大買賣,房屋的特殊性以及復雜性決定了交易背后需要強大的后臺服務系統、法務中心、交易按揭中心、品質管理中心等提供專業保障。
網絡平臺的加入,更大的意義在于給平靜的水池加入鯰魚,逼迫房介提升實力、提高服務質量,跟不上變革節奏的房介公司難逃被整合兼并的命運,而最終受益者是消費者。
隨著互聯網營銷環境日趨成熟,中介公司也在利用自己的房源信息等優勢建立自有網絡營銷平臺。不過,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市場研究院經理孔丹坦言,自建網絡平臺的困惑在于缺乏創新。
目前,已有不少房介已開始嘗試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展開合作。相關人士認為,互聯網資本巨頭的介入,勢必會引發房產中介行業的又一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