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視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酷土豆合并、百度成立愛奇藝并收購PPS,樂視橫空殺出,阿里入股優酷土豆,張朝陽復出力推搜狐視頻,酷6、56、迅雷、暴風影音、快播、六間房等逐漸遠離了主力陣營……正如此前人們所猜測,視頻業務從戰國割據回到了BAT這一中國互聯網的終極原點,此時此刻BAT正在對視頻這一Time Killer進行猛攻。
UGC、BT下載和盜版成為過去時
06年Google以16.5億美金收購Youtube之后,Web2.0正流行。中國出現大量的跟隨者,酷六、56和土豆等均想要將UGC視頻復制到中國,六間房高價購買“6.cn”域名還讓人記憶猶新,老牌門戶搜狐和新浪幾乎同時推出了主打視頻分享的播客頻道。
遺憾的是,沒有一個視頻網站依靠UGC獲得成功,反而是及時轉型到購買版權、PGC和自制內容的視頻網站大獲成功,優酷、土豆、搜狐是代表。中國用戶在幾年前普遍沒有很好的視頻錄制設備,沒有流暢的上行帶寬,這給視頻分享帶來諸多不便,PGC和版權內容模式大行其道。
還有三類玩家是視頻業的中堅力量。一類是擁有版權的傳統影視玩家的網絡電視臺,如CNTV、芒果TV,以及它們的代理人華數、未來等;另一類則是從工具衍伸到內容的玩家,暴風影音、PPTV、PPS、迅雷和快播均屬于此類,有的成功上岸了,有的不小心濕鞋了,還有的在努力漂白;最后一類,是百度視頻這樣的搜索聚合平臺,本身并不產生內容,而是聚合各家的資源。
曾對網民十分重要的BT下載已成為昔日黃花。在光纖帶寬日益普及、WIFI觸手可得、4G加速到來之時,帶寬不再那么稀缺,人們可以得到更加清晰流暢的視頻內容。帶寬給高清內容普及提供條件,與版權水火不容的BT下載逐漸退場,再加上版權方愈發強烈的維權意識,給視頻正版化創造了機會。視頻網站們從瘋狂燒錢進入了收割模式,提供內容的上游自然想要分一杯羹。在互聯網視頻對傳統影視生態進行破壞時,版權成為傳統玩家最后的城防。對用戶而言,免費看好內容的好日子過去了。
視頻業上演BAT三國殺
BAT再次演起收割者。今年4月,阿里入股優酷土豆后讓其成為阿里文娛版圖的一部分,至此,中國網絡視頻行業大局已定,依然是BAT的 天下。
百度:起大早趕早集
百度是最早布局視頻業務的巨頭。在07年就上線了視頻搜索,10年正式推出視頻網站愛奇藝。為迎接移動時代,百度2011年上線百度視頻App,去年還以3.7億美金收購PPS并與愛奇藝合并到一起。
愛奇藝一直在多種場合與優酷土豆形成正面競爭,不同維度的指標指出愛奇藝和優酷土豆目前是中國視頻網站的帶頭大哥。據公開數據顯示,百度視頻App累積用戶數也已達到2億。硬件領域,陸續推出的百度影棒、愛奇藝與TCL合作的TV+互聯網電視等都是爭奪客廳用戶的有力產品。
和其他視頻網站只專注內容不同,百度除了創立愛奇藝之外,還有聚合全網視頻資源的百度視頻,牢牢占據了視頻用戶的入口,這些全網用戶數據也為其技術創新奠定了基礎。有百度視頻大數據的支持,愛奇藝在內容決策上更具優勢,一部《星你》就讓其賺得盆滿缽滿。
而愛奇藝何時獨立上市將成為百度在視頻領域的關鍵變數。
阿里:布局全面難在盤后
移動時代阿里正在想方設法尋找與用戶新的接觸點,手機和客廳的視頻業務作為新貴業務被廣撒網的阿里相中并不奇怪。馬云則公開表示,娛樂文化是中國經濟未來的重心之一。
在內容層面,馬云個人投資華誼中國,其與史玉柱聯合控制的云溪基金投資電視內容巨頭華數,阿里還入股了影視大戶文化中國;在硬件層面,阿里云在去年便牽頭成立智能TV聯盟,并推出天貓魔盒;在網站上,阿里剛投資優酷土豆更是表明視頻已成為阿里版圖不可或缺的部分,欲收購新浪視頻的傳言早已不是一天兩天。
阿里重攻視頻,有馬云想要做文化產業的個人興趣。更多還是阿里泛電商的考慮,視頻業務確實可以給阿里帶來一些流量和數據,但阿里真正所想的,是不甘心錯過互聯網的任何一場盛宴,這與其“買下整個中國互聯網”的地位匹配。跳出電商,再跳出互聯網讓阿里的邊界無限大。
布局全面且有優酷土豆這樣的大頭,但在視頻領域阿里還是門外漢,難點在于如何將旗下視頻資源盤活起來,娛樂寶便是嘗試。視頻業成熟的廣告和增值業務,阿里并無基因,能否適應新玩法還難說。
騰訊:最弱但變數極大
騰訊視頻2011年才推出,此前QQLIVE和QQ影音名不見經傳。后發制人的玩法也印證騰訊的一貫作風。負責騰訊視頻業務的高管劉春寧投奔阿里極大影響了騰訊視頻業務,憤怒的騰訊甚至對劉提出巨額訴訟。但劉的出走也反映了騰訊視頻業務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題。時至如今,騰訊視頻通過微信、騰訊網和騰訊新聞客戶端等資源進行強推,但在視頻內容策略上還沒有形成與百度、阿里、搜狐或者樂視匹配的套路。
現在的弱勢并不代表一直弱勢。有兩個關鍵變數決定騰訊視頻未來依然還有機會。
一是通過搜狗,騰訊與搜狐已結成牢固盟友,接下來騰訊視頻與搜狐視頻走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是在視頻行業強勁增長的新貴樂視。樂視通過版權戰略和互聯網電視這兩條互相配合的線路,正在成為中國視頻業的新生力量。不久前曾有360入股樂視的傳聞,而最新消息是,騰訊加入洽購擾亂了進程,騰訊聯姻樂視或再度上演與360爭奪搜狗的老故事,將自己扶不起來的視頻業務打包置換出去。
騰訊視頻未來能否進入視頻第一陣營,還得看樂視和搜狐視頻的歸屬。
整體而言,視頻業務從群雄并起演變為BAT三巨頭鼎立,創業者死的死,傷的傷,賣的賣,堅挺的不多了。對于帶寬和版權消耗巨大,盈利模式建立在規模用戶基礎上的視頻業務,最終走向BAT是必然結果,不是每家公司都燒得起錢。
未來:多屏幕、一體化和新模式
CNNI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4.28億,滲透率為69.3%,還有增長空間;移動視頻用戶數為2.47億,與2012年底相比增長了1.12億,增長率高達83.8%,滲透率還不足50%,空間巨大。光纖提速、WIFI普及和智能電視繁榮,幫助互聯網視頻搶食用戶客廳時間。4G網絡快速普及、智能手機縱深發展則讓用戶在碎片時間里可以便捷消費視頻內容。
接下來,網絡視頻的幾大趨勢在于:
1、多屏幕:每個用戶將擁有或分享多塊屏幕。PC、手機、PAD、電視,甚至“投影儀”。這些設備讓用戶可以同步消費視頻內容。因此,網絡視頻的未來必將屬于在PC、移動、電視上均有所布局的玩家,百度、阿里和樂視已走在前面。
2、一體化:隨著新硬件興起,電視盒子、智能電視、智能投影儀等產品層出不窮。贏家必將是將設備、軟件和內容一體化整合在一起的玩家。這樣能帶來最佳觀影體驗和形成壁壘。舉個例子,樂視玩兒4K,因為它擁有4K內容生產能力并帶動產業形成生態。這樣的一體化是未來視頻領域的重點,對于大多數視頻玩家來說,要做到一體化無非是兩點:下沉至硬件,上游至內容。
3、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流式數據給視頻內容的挖掘、搜索、管理和消費均帶來極大的困難,在現有技術水平下機器無法理解視頻內容。伴隨著圖像識別、視頻處理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未來的視頻數據一定會被結構化。百度視頻針對視頻搜索難題(只支持標題、描述等少數字段檢索),已經通過視頻標簽化和視頻語音識別等方式有效解決,比如用戶只要搜索“關于外星人的電影”,百度就會自動將所有和外星人題材相關的電影按類別展現出來。還有Google通過機器群組建立的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從海量Youtube視頻中自主學會了識別貓臉,只不過,該技術的負責人吳恩達現在已經出任百度的首席科學家了。視頻是海量圖片(幀)和聲音的集合,結構化不是空談,結構化意味著新的應用。
4、新模式:PC視頻商業模式是廣告,選擇多、版權弱導致增值服務難成氣候,許多視頻網站正在喪心病狂地加入海量劣質廣告大幅降低體驗。傲游瀏覽器過濾視頻廣告便是抓住這一痛點,奈何遭遇視頻網站強烈反彈。但用戶需求是永遠的真理,泛濫的低質廣告不會成為視頻業常態,得益于移動和客廳,一些新的視頻商業模式正在成形。
(1)增值模式將大行其道。樂視和愛奇藝是代表,只有付費用戶才可享受高清獨家版權內容,而這些內容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用戶的付費意愿正在被培養。
(2)發行渠道做后向經營。當積累一定的應用裝機量或者說設備保有量之后,便形成一個強大的視頻及娛樂分發渠道。這時候便可開展明星經紀、電影發行等新業務。樂視引入張藝謀,成立樂視影業便為這樣的模式奠定基礎。
(3)傳統廣告被淘汰出局。泛濫成災的視頻貼片廣告、文字鏈廣告以及暫停廣告讓網絡視頻體驗遠遠落后于數字電視,接下來新技術將消滅這些垃圾廣告。與內容結合的視頻廣告成大趨勢,一些視頻本身便已是營銷的一部分,如《萬萬沒想到》系列視頻;更大的機會則在于大數據廣告,百度視頻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數據之后可細化觀眾畫像,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避免干擾用戶。
帶寬、4G、終端和內容的發展則讓視頻業務猶如脫韁野馬,快速奔騰。這一場BAT視頻圈地中,百度擁有先發優勢,且看愛奇藝能否上市以及百度視頻的技術優勢如何轉化為商業效應;阿里布局全面,關鍵難在資源盤活,劉春寧的挑戰日益增加;樂視和搜狐視頻或將成為騰訊最后的機會,但是賈躍亭和張朝陽都是對視頻充滿野心的,騰訊視頻想與之融合恐是不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