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互聯網金融司法案例處理原則

互聯網金融司法案例處理原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6-23 09:59  瀏覽次數:33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大法官在本周末的“中國互聯網金融法治高峰論壇”上,對涉及互聯網金融的案件、制定相關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時提出的四個關系的處理。
 
  市場目前對互聯網金融還處于躁動和喧嘩階段,司法的實踐和案例還沒形成太多先例,司法解釋還處于萌芽階段,所以,大法官提出的四個處理原則就在司法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下為杜大法官的演講原文,徐LADY標注核心部分,供業界參學。
 
  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包括金融在內的經濟生活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互聯網平等性、交互性的特點與民法自由、平等的理念呼呼相應,互聯網信息傳播方便、快捷的特點與市場追求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內在需求相互契合,互聯網金融雖產生時間短,但涉及人員廣、資金體量大,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銀行法學會緊密把握金融市場發展的脈搏,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的實踐,組織成立互聯網金融法治專業委員會,為互聯網金融業界、監管部門、司法機關和專家學者搭建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對我國互聯網金融法治建設應該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人民法院而言,如何保護互聯網金融安全、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保護互聯網金融中各個主體的合法權益是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我認為,人民法院在處理涉及互聯網金融的案件、制定相關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時,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
 
  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頓曾指出,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為穩定,我想強調的是金融的本質和功能比金融服務的形式更為穩定,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通過互聯網開展金融業務,是對傳統金融在交易技術、交易渠道、交易方式和服務主體等方面進行創新。當互聯網金融的功能人們是資金融通、發現價格、支付清算、風險管理等,并未超出傳統金融的功能范圍,因此,規制傳統金融的法治規范同樣適用于互聯網金融。同時,對于互聯網金融所涉及的新問題如點擊合同、瀏覽合同等電子合同的效力及證明、對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的特別保護等問題,則需要對現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解釋和完善來加以規范。人民法院對所有合法的市場主體毫無例外應當予以保護,對于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的金融創新行為以及互聯網企業利用技術和金融模式優勢開展的金融活動只要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人民法院都應當予以支持。
 
  二、金融自由與金融安全的關系。對于市場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為自由,建立在合同自由基礎上的自由競爭是維持市場活力、促進社會創新、推動物質財富增長的原動力。人民法院的任務之一是保護金融自由、維護市場競爭,以促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主要體現為信用經濟,金融市場更是以交易信用為基礎,交易信用不僅關乎交易相對人權益的實現,也關乎整個金融市場的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近年來,個別網上互聯網金融企業出現兌付危機、負責人跑路等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互聯網金融中,既要關注個人信用和資本信用等靜態交易信用的作用,更要重視備付金、保險準備金、交易信用評級、信譽認證等動態信用機制的作用。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之一是維護市場規則,以保護交易安全、維持交易秩序、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對于互聯網金融形式開展的集資詐騙、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等犯罪行為,人民法院毫無例外應當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對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對其合同效力不予認可。除司法干預外,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管也是保證互聯網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徑。人民法院支持互聯網金融行業采取公平合理的自律措施,支持行政監管機關依法行使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權,并希望與立法機關、行政監管機關、金融業界和學界共同研究互聯網金融交易規則,在維護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促進金融自由,推動金融創新。
 
  三、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從金融業發展歷史看,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收益的源泉永遠來自實體經濟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如果實體經濟空心化泛濫,那金融業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必遭災難性打擊。因此,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好不好不僅要看其自身在某一時間段的發展狀況,更應當跳出金融業的圈子,看其是否能夠滿足實體經濟對資金融通的需要,看其是否切實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人民法院鼓勵保護、支持金融創新同金融業的發展,但更希望金融業的發展有利于夯實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對于目前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借貸鏈條過長、借貸利率過高、高利貸泛濫、資金空轉等問題,人民法院將依法通過規制借貸利率、審查合同效力等各種方式予以規范。
 
  四、尊重意思自治與保護弱勢群體的關系。民法將民事主體原則化,淡化個體差異,強調主體地位平等和意思自治,將意思自治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民法越來越關注對弱勢群體的特別保護,在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等弱勢群體需要法律的特別保護,以維護實質公平。這里尤其需要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需要經營者應承擔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和風險提示義務。并避免欺詐性宣傳和惡意誤導,需要保護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安全,防止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需要建立有利于消費者維權的在線糾紛解決機制。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消費者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人,互聯網金融中哪些消費者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保護的對象、在多大范圍內適用我國法律對于保護消費者的特別規定值得我們共同研究。此外,互聯網金融經營者在妥善存儲、保管、提交交易記錄等方面也應承擔更多的義務。
 
  朋友們,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性、包容性、交互性、高效、便捷的優點,通過互聯網開展金融活動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強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集中了最優秀的一批金融法理論和實務研究人才,長期致力于互聯網金融法治研究,對人民法院的金融審判工作給予了寶貴的支持,在此,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對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對與會的金融監管部門的同志、金融業界和學界的同志長期以來給予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