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據CNET網站報道,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私家車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一種“低效率”,比如交通堵塞,隨意停車等,而未來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在我們普通大眾眼里,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是工程師要去實現的事情,并且想要在現實世界中推廣應用,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但布林卻不這么看。
“我希望無人駕駛汽車能夠真正地改變全世界的交通,能夠減少私家車需求,減少停車的需求,緩解交通堵塞等。”布林表示。
布林對無人駕駛汽車未來是這樣描述的:“有了無人駕駛汽車,你就不需要停車場,因為沒必要每個人都擁有一輛汽車。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就隨叫隨到。這樣,我們就能有效地利用公路資源。我們目前還沒有實現這些愿景,但我們已經在做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可以以火車形式存在,它們可以高速行駛,可能比高速公路上汽車的行駛速度還要快。”
是的,布林所描繪的未來就是uber-Uber世界。
布林還向我們提供了最佳方案:“無人駕駛汽車最好不要方向盤和腳踏免費、微創新是周鴻祎版本的互聯網思維,依靠這套打法,周鴻祎在個人安全市場打敗了瑞星等傳統個人安全廠商。現在周鴻祎進軍企業安全市場還會使用這套打法嗎?傳統廠商十分擔心:這套打法會對企業級帶來一場顛覆嗎?
1
此前,奇虎360已經悄然進軍企業極殺毒。7月3日,奇虎360副總裁譚曉生接受筆者采訪,稱奇虎360會成為企業安全市場的鲇魚,就像曾經在個人安全市場曾經做過的事情一樣。
企業安全市場對于奇虎360的意還在于“一個新故事”。從個人安全、網址導航到搜索,奇虎360的老故事將市場推到了100億美元。但這不是周鴻祎的目標,360需要新故事將市值推得更高,智能硬件,企業安全都是這一背景的產物。
移動互聯網是最好的新故事,但與小米、騰訊相比,360并無優越之處。奇虎360還在硬件領域突圍,歷時近三年,卻仍然沒有講出自己的故事。
企業安全市場是個大故事:中國個人安全市場不過20億元,IDC企業系統與軟件研究組經理王培向筆者透露,2015年企業級安全市場超過200億元。
安全網事
根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企業信息安全市場規模已達到123億元,預計2013年這一數字將到達161億元,未來幾年還將保持高達35%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到達316億元的規模。
國內安全軟件廠商自然不會放過這塊如此之大的市場蛋糕。
2013年9月,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透露了進軍企業級安全市場的想法,并公布了“360天擎、360天眼、360天機”三款企業級產品,分別針對終端安全管理、未知威脅發現和移動終端安全管理。
與傳統安全產品邏輯不同,奇虎360安全產品的邏輯是主動防御。譚曉生解釋說:主動防御技術主要有兩種,一是基于行為的防御,二是基于網絡流量的防御。在過去,基于行為的防御很容易產生誤攔,用戶容忍度很低。
如今基于大數據,通過云計算的方式進行防御,能夠優化這種主動防御的方式。基于網絡流量的防御則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監測,從中發現小的異常,“小概率事件并不一定就是攻擊行為,但是攻擊的可能性比較大”。
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進行主動防御需要云計算能力。云計算與大數據的發展為企業安全市場帶來了新的變量。譚曉生認為,在國內有這樣的計算能力的公司只有騰訊、阿里、百度,以及奇虎360。
大數據為企業安全市場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譚曉生解釋道,大數據做未知風險的分析,可以通過公有云和私有云兩種方式來部署。大企業如果擔心數據安全問題,可以通過私有云的方式完全部署在企業內部。但是大量部署私有云不利的地方在于,問題的發現需要通過人員巡檢的方式。
奇虎360在企業安全領域對標的公司是美國的網絡安全公司FireEye。這家創業不久的公司在2013年的RSA大會上聲名鵲起。去年9月FireEye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目前市值仍然維持在40億美元左右。
譚曉生透露:FireEye今年公布已經有4000家企業用戶。
準入難題
中國基于大數據的企業安全產品才剛剛引進行業注意,但進入市場仍然面臨許多問題。因為政府目前沒有出臺測試、驗收標準,造成相關產品無法獲得銷售許可證,導致無法售賣基于大數據的安全產品。
譚曉生說,中國在企業安全領域比起美國至少有一到兩年的差距。
傳統的安全公司銷售人員的比重很大,達到1/3,公司的模式是以銷售驅動。造成的一大問題就是在公司銷售軟件給大客戶時,傾向于盡可能降低誤報率,很容易放過很多風險,用譚曉生的話說是“10個賊可能放過8個”。
在企業安全市場,現有的安全廠商都傾向于由一家公司拿出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自己做防火墻、IPS、VPN,試圖包含一切。
實際上,很多安全企業都選擇定點生產的方式,利用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放新產品,并且控制銷售渠道,然后委托同類產品的其他廠家生產。很多企業背后的生產廠家可能就是同一個。
美國的情況則很不同。美國的安全市場是一個高度碎片化的市場,每一家廠商只做好其中的一環,通過協作的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用戶所使用的一個產品,可能防火墻來自Palo Alto,未知威脅發現來自FireEye,大數據分析展現來自Sprint。
中國的安全公司,則更傾向于競爭而非協作,每家公司都追求全面的解決方案,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同質化的產品的產生,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事實上并沒有產生技術上的提升。
譚曉生認為,國家想要建設完善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參照美國的現有模式,做到“術業有專攻”。防火墻、IPS、VPN等分別由不同的公司在一個領域深耕,在同一個市場里面共同培育做安全服務的公司,形成更有效的防御機制。
譚曉生認為,在合作上,其實并不難。不同的公司如果有合作心態,那么配合就是小問題。但是會涉及到安全系統集成商和安全服務商的角色區分。板,或許桌椅應該面對面的放置。我不確定傳統的汽車設計是否適合無人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