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的暑期檔電影,片方互聯網化:題材互聯網化、導演互聯網化、營銷更互聯網化。
互聯網電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神話:韓寒執導的電影《后會無期》上映11天突破5億,截至8月5日,票房突破5.25億元;截至8月4日,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3》票房突破5.08億。
《老男孩猛龍過江》在前有《變形金剛4》狂攬20億,后有《小時代3》、《后會無期》的殘酷檔期中,依然拿下2億票房。與《后會無期》、《小時代3》相比,《老男孩猛龍過江》的互聯網基因更為濃厚:演員、導演、編劇都成長于互聯網。
互聯網電影曾經充滿屌絲色彩:2006年至2008年間,以搞怪神丑等為代表的內容滿足了當時的某種需求,為年輕人提供了緩解日常生活壓力的渠道;2009年之后,出現了一些優質的內容與制作團隊,搞怪神丑之外,還有對這一時代的仔細審視與理性思考。
優酷網總裁魏明采訪時說,從UGC(用戶產生內容)、PGC(專業小機構生產內容)、到大電影,這是互聯網視頻內容進化的三個臺階。三者并非相互替代關系,而相互影響、共存共榮,形成未來互聯網視頻的“三級火箭”。
“他的國”狂歡
韓寒、郭敬明最初崛起于網絡,在傳統主流作家群里并不受待見,但作品通過互聯網發行,名氣通過互聯網匯聚,他們成了微博大V,粉絲無數。從小說、雜文、再到電影,他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華麗轉身,粉絲瘋狂了,旁觀者驚呆了。
魏明說:先有粉絲,后有產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典型特點。無論韓寒、郭敬明,還是筷子兄弟,他們通過微電影、小說、雜文,甚至140字的微博,利用社交網絡培養自己的口碑,發展自己的粉絲。過去這些年,韓寒,郭敬明,筷子兄弟都是某一“互聯網族群中”的絕對明星。
在這些族群中,他們的影響力無與倫比,這里是“他的國”,用韓寒這本書名來類比無比恰當。
有粉絲是第一步,基于粉絲打造產品,必須全程與粉絲互動,在“他的國”里形成整個族群的狂歡。以韓寒的《后會無期》為例,2014年6月19日、7月10日、7月16日、7月28日,韓寒通過微博先后發布了電影插曲《東極島之歌》、主題曲(鄧紫棋演唱的《后會無期》)、電影宣傳曲(樸樹演唱的《平凡之路》)以及系列片場故事《后會無期·張小喵片場日記》。
每一次微博發布,都引來點、評、贊無數,制造話題無數。比如樸樹的《平凡之路》,適逢前女友周迅宣布婚訊,新婚舊愛,十五年的紅塵紛擾,所有人的神經無法不被調動。
高曉松在微博留言:“想起15年前的夏天,年輕的我們在莽莽大城和遠遠海邊拍電影。拍關于愛與等待,誓言和時光。如今生活水落石出,真好。”又一波瘋狂,所有人的手機無法不被刷屏。
長年與粉絲做朋友,韓寒和他的策劃團隊很明白在“他的國”里,如何策劃一場“全民狂歡”。這“不是庶民(一般網民)的勝利”,韓寒的《后會無期》才是這些傳播事件的受益者。
《老男孩猛龍過江》類似。通過互聯網,片方舉辦了“中國老男孩30城巡演大型網絡真人秀”征集活動,被選中的“中國老男孩”將與“筷子兄弟”等眾主創一起,在30座城市巡回演出,其中被幸運選中的“老男孩”還將有望與“筷子兄弟”一起踏上美國狂歡之旅。
5月29日,《老男孩猛龍過江》的宣傳曲《小蘋果》MV正式在網上發布,該MV全程在韓國拍攝制作,編舞是鳥叔《江南Style》“騎馬舞”的創作者、獲韓國Gaon音樂頒獎禮年度風格舞蹈獎的李朱善。李朱善攜韓國班底傾力打造《小蘋果》招牌舞蹈,這首歌迅速成為新一代神曲。
屌絲逆襲之路
屌絲緣何可以逆襲?首先,這里的屌絲通常是指個人或者小微機構,他們在互聯網時代擁有面向用戶的能力。傳統產品需要通過全國代理、區域代理、終端店才能形成到達用戶的通路;需要通過電視、報紙、電臺等媒介才能告之用戶,這是非個人、或者小微機構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雄厚的人財物,資源整合能力,只有大機構才能解決。
魏明說,互聯網時代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以視頻內容為例,發行渠道有優酷、土豆這樣的視頻平臺,還有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他們成為到達用戶的新的通路;營銷與渠道無縫融合,使得用戶可以全程參與每一次營銷大事件。
實現零成本雖然還只是想象,但與傳統時代相比,成本已經低到無法想象。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魏明認為互聯網思維有很多種說法,但歸根到底是對稱思維:互聯網帶來的本質變化是解決“對稱”問題,即信息對稱、權力對稱、資源對稱,個人、小微機構擁有前所未有的豐富信息、資源、權力。
互聯網時代,生產資源也開始對稱:傳統模式下,生產一個視頻的成本需要投資數百萬、千萬,甚至過億,互聯網時代,一部手機,一部DV就是生產車間,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生產車間。
渠道資源、營銷資源、生產資源的對稱造就了互聯網視頻早期的狂歡,也就是UGC、PGC內容的豐富與出現。但這沒有解決大電影如何產生的問題,大電影需要大平臺大機構整合資源。
但它們創造了這樣一種可能:只要你專注做產品,把產品做到極致,擁有自己的口碑之后,就會有資源找到你。魏明說,典型的例子就是筷子兄弟:五年前,他們默默無聞;后憑借《老男孩》,《父親》等作品漸漸贏得口碑,大機構、大資本看到了想象空間,開始聚積過去。
五年前很多搞怪出丑的人比筷子兄弟的粉絲更多,如今已經消失無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