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騰訊公布其二季度財報,這份財報可謂十分靚麗,二季度營收197.46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58.74億元,同比增長42%。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超出分析師預期。那么讓我們縱觀一下這份財報,看看能有什么秘密吧。
1,利潤率上升,源自甩包袱的衛星國戰略
相比去年同期,騰訊的利潤率有了很好的提升,例如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55%升至60%,凈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28%升至32%等等。除了收入增長之外,騰訊推行的甩包袱的衛星國戰略功不可沒。
在去年,騰訊成功甩掉了搜索的包袱,將搜搜并到了搜狗;上半年,騰訊成功的甩掉了電商業務這個虧損的包袱,將易迅、QQ網購、拍拍網并到了京東……將自己做的差的業務甩出去,然后轉換成股份入股相關細分企業的龍頭,從而形成圍繞在自己周圍的衛星國。這樣的話,既遏制了虧損,又將這些衛星國發展成自己的客戶,可謂一舉兩得。
2,投資股份總額650億元,衛星國潛力還沒完全發揮
在騰訊的衛星國里面,二季度京東和獵豹移動上市成功,加上其他上市公司(如58.com、Mail.ru及金山軟件)的投資,騰訊投資于上市公司股份的價值總額于2014年第二季末達650億元人民幣。
除了分享這些投資公司股價上漲的收益之外,騰訊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自己的流量進行變現,無論是微信還是QQ都是流量中心,都需要進行變現。變現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廣告,另一個就是通過這些衛星國推廣支付,進而為未來的互聯網金融鋪路。
騰訊財報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我們的廣告業務受益于……與京東戰略合作的正面影響……”由此看到,騰訊入股京東后,京東必然加大了在騰訊平臺上的廣告投放力度,這就是騰訊流量通過衛星國的變現途徑。
不過,總體而言,這種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例如騰訊財報中提到的“通過社交點評產生口碑效應”,對于京東、58同城、大眾點評等衛星國都沒有很好的實現。至今京東的微信購物入口還沒有能實現在朋友圈進行分享,58同城和大眾點評也是如此,這讓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無法完全讓衛星國實現借勢,一鯊之前提到的“移動社交時代的口碑雪崩”還有待時日。
3,微信、QQ等社交產品用戶增長紅利正在到頂,有待于進一步挖潛
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歷持續高速增長后,騰訊旗下的社交產品正在出現增長放緩、到頂的現象,無論是PC產品還是移動產品都是如此。例如QQ月活躍賬戶數環比下降2%,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環比增長6%,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環比增長11%,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與上一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僅增長3%。
這里面,微信的環比增長還比較可觀,但也快接近個位數,其中的可觀增長肯定還有海外推廣的功勞。這一切都說明,騰訊系社交產品的增長紅利正在消失,下一步騰訊的精力需要轉到針對現有用戶群的潛力挖掘上。騰訊的衛星國戰略也正是為這個目的。
和國外的類似產品不同,騰訊借助衛星國公司們,將微信和QQ發展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平臺。正如騰訊財報中說的那樣:“通過將我們與戰略伙伴的核心能力相結合,擴大了微信服務范圍的廣度及深度。例如,用戶現可使用微信的入口登陸京東購買產品,通過微信支付進行結算,并可透過搜狗搜索微信公眾賬號的內容。”而擁有3億用戶的日本Line、擁有1億用戶的韓國Kakao Talk以及美國的WhatsApp則不同,仍然比較偏重于移動社交。
不過,就連劉熾平都承認“每一個項目目前都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騰訊需要在變現獲取收益與維持高質量的用戶體驗之間保持平衡,稍有不慎可能會出現滿盤皆輸的風險。例如,雖然游戲在微信上表現突出,但騰訊依然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我們計劃將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點放在用戶活躍度及游戲組合的擴充而非收入增長方面。”
現在判斷騰訊的衛星國戰略能否勝出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