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醫療健康行業的確是一個錢景無限的富礦,尤其是當互聯網躍躍欲試企圖“接管”這一巨大市場的時候。
近一段時期,關于巨鱷們落子在線醫療領域的傳聞不絕于耳。9月初,醫療健康互聯網公司丁香園宣布獲得騰訊控股戰略投資,投資規模為7000萬美元,創下了業界新紀錄。而在此之前不久,春雨移動健康剛剛宣布公司完成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此輪投資由中金公司、盾安集團旗下的如山創投和淡馬錫旗下的Pavilion共同完成,藍馳創投繼A、B輪后繼續跟投數百萬美金。這些消息的集中出現,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A股的相關概念板塊,九州通、南京醫藥等與在線醫療沾邊的公司,近期來股價在穩步上抬。
中國人口全球第一,醫療健康需求自然也是世界之冠。據報道,我國的醫藥工業總產值有望在2015年達到3.6萬億-3.7萬億元的水平,醫療器械市場已躍升至世界第二位,突破1000億元大關。今年8月間,經濟學人智庫所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已在2013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到2018年,中國年度醫療保健支出可能將達到9000億美元。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讓創業者趨之若鶩,亦有統計指當下投資界PE、VC近3/4的投資金額集中在TMT和醫療健康產業。
與此同時,醫療健康行業正在趨向“互聯網化”已成為市場共識,BAT們早已開始了各自的動作。
阿里巴巴的做法是“牌照+支付寶”。今年年初,阿里便收購了手中擁有中國第一個第三方網上藥品交易資格證的中信21世紀。5月間,阿里又推出了“未來醫院”計劃,通過支付寶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云計算、大數據平臺等,從而幫助醫院提高運轉效率,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百度的側重點在于“智能硬件+大數據”。今年7月,百度與智能設備廠商和服務商聯手推出“北京健康云”,與百度云形成無縫對接,用戶通過這些健康感知設備,實時監測到自身健康數據。最近則搞出了諸如“筷搜”一類的名堂來,把食品安全也納入到了百度的健康管理范疇之中。
騰訊則不僅參股到丁香園的創業項目里,還把在線醫療當作了微信大平臺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剛剛傳來的消息指出,微信旗下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升級,通過打通醫保,患者可以利用微信完成醫保和自費部分的自動扣費。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已經成為了全國首家啟用微信醫保實時結算的醫療機構。而從今年6月至今,該院微信公眾號已有12000多位用戶通過微信支付結算了6000多筆訂單,交易總額超過21萬。
似乎騰訊還想要得更多,有報道指,隨著所謂微信智慧醫療體系的深入開發,醫院的危急值提醒、輪值通知、護士排班、會診等醫療流程管理,及通訊錄、院內通知、院長日報、員工點餐、醫療設備報修、財務審批等等內部OA流程管理都將通過微信完成。如此一來,在院醫療過程中所產生的醫患大數據,通通都將成為騰訊的囊中之物。
一言以蔽之,不管是怎樣動作,對于在線醫療領域的布局,BAT顯然都是在發揮其自身優勢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作為一個如此龐雜的行業領域,的確是任何一家所謂巨頭都無法只手遮天的。巨頭們的資本和IT技術所能夠為醫療健康行業帶來的最大好處,應當在于極大的提升既有的行業效率水平,借助大數據和在線平臺,為人們提供更為精準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于是,為了搭建未來的醫療健康線上線下閉環,就需要進行行業上下游的全面整合,這也勢必能夠為A股醫藥板塊造就更多的機會。
不過,在一片叫好聲中,我們還是應當保持相對冷靜。資本逐利的天性與醫療健康行業與生俱來的公益價值取向之間,經過互聯網的催化之后,是否會產生更大的矛盾呢?尤其在于中國這樣一個優質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的市場里,在線醫療的真正價值應當是促使原本有限的資源能夠得到更為公平的分配。倘若在BAT們充分接管了中國人的醫療健康大數據之后,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舊得不到解決甚至變得比過往更貴一些,老百姓們又該怎么辦呢?
在線醫療一定是繼在線教育之后資本炒作的又一個熱點,只是,它究竟能將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引向何方還有待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