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互聯網年代紙質書將消失?

互聯網年代紙質書將消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9-30 08:1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數:19
   “1999年,我們八人畢業后一起來到出版社。十五年過去了,如今只剩下我一人還留在這里。”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五編輯室主任任潔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任潔是99屆南開大學世界史專業的研究生。當時,她同七個同學一起踏入了這個“門檻”相對較高的行業(當時出版社對應聘人員已要求碩士學歷)。但是,工作了一兩年之后,任潔發現其他人紛紛另謀出路,轉向金融、高校、出國深造和民營書商等。
  近年,出版行業呈現了一個“顯而易見”卻又“令人費解”的現象。出版產業的品種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單冊數的平均印數每年都在下降,這意味著有效產品越來越少。
  對于出版行業的現狀,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有諸多“苦水”:一方面大眾的閱讀習慣尚未培養成熟;另一方面,銷售渠道不規范,網店與地面店還沒有形成良性競爭,出版社和書店(包括網店和地面店)的利潤空間均逐步縮小;再者,本來已經很有限的資金和編輯被大量首印數不超過3000冊的圖書占用,這些書中包括一些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極高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一般圖書。
  “出書門檻偏低導致已經到了必須用新書維持出版行業的態勢。”任潔表示,出新書品種變成一種必需,因為如果不利用新書刺激書店,書店會將出版社遺忘,從而造成現金流斷裂,回款無法產生。“而出新書又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投入和人力成本的投入。”任潔說。
  “以前的老編輯一年也就做三四本書,每一本都能精心打磨。”任潔感慨,由于對新書大量出版,現在編輯幾乎一個月到兩個月就要出三四本書,精力都淹沒在大量等待出版的圖書中,導致編輯工作缺乏職業成就感和創造力。
  在電商當道的互聯網年代,用戶被培養成在非必要情況下,幾乎鮮有人以原價購買圖書。在層層分解的過程中,出版社的利潤被壓榨得所剩無幾。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圖書的直接成本中,作者稿費(版稅)占了大約一成,印刷制作費用高達三成,編輯校對、倉儲物流占兩成。
  但是,在電商頁面可發現許多圖書折扣力度已經達到六折左右,甚至促銷活動時,給出“買一送一”、“滿300減150”的活動措施。對于這樣的“優惠活動”,任潔表示,在讀者看來似乎得到了實惠,但長遠來看,這是飲鴆止渴的做法。出版社為了維持生存,必須壓縮成本,被犧牲掉的成本最后仍要讀者來買單。
  早在兩年前,三聯書店總編李昕曾經公開表示過,當前的圖書市場正在上演劣幣驅逐良幣的變化。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主要原因在于,劣幣成本比良幣成本低。“在圖書泛濫的情況下,好書被淹沒,價值難以凸顯。由于成本高導致好書競爭不過一些亂七八糟的文化垃圾似的書。”李昕表示,在衡量出版的貢獻時,究竟是用文化的尺子還是用經濟的尺子值得思考。
  任潔表示,出版社給圖書定價原則取決于讀者定位和購買力。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的書價已處于偏低水品,小說在20~30元,針對企業人士的經管類定價稍高——35元左右。此外,由于引進版權和翻譯費用的存在,引進版圖書定價稍高。
  “有的書封面做得像月餅盒子一樣,導致包裝的價格超越了內容本身,這是不對的。”任潔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存在,與讀者購書時更關注用紙、包裝具有一定相關性,書籍本身是不是最好反而較少人關注。作者的智慧和編輯的創造力才是一本書的價值所在,然而,這兩種勞動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出版行業絕對不是印刷廠,而是內容和創意的提供者,智慧創意應該得到全社會尊重,并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這才是出版行業的終極拯救。”任潔認為只有改變價值定價的方式,從內容定價才能讓出版行業獲得“救贖”。
  “當人們不再覺得50元的洋快餐比30元的圖書更誘人時,這個行業才能吸引資金和人才,才能充滿奇妙的創意。”15年來,任潔對于出版行業的現狀焦慮但也有期待。
  以文化創意為根基的出版行業,內容成就一切,而真正能夠流傳下來的也正是內容本身。任潔表示,文化的創造性帶來的成就感是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因此,這個行業苦卻仍有這么多人在堅守。
  “紙書不會消失。”這是任潔給自己也給整個出版行業的未來作保證。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