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企業基于網絡不斷推出對傳統話音和數據業務極具替代性的應用服務,使電信運營商淪為“管道”的風險日益加大。
移動互聯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著老百姓的消費習慣,這使互聯網大佬們欣喜不已,也讓電信運營商忐忑不安。
工業和信息化部20日公布的“10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10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電信業務收入完成890.6億元,首次同比減少。前10個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755.4億元,比前三季度同比增長回落0.9個百分點,已連續4個月同比增速下滑。
2G和3G:一對難兄難弟
在移動互聯網大浪裹挾下,電信用戶結構轉變尤為明顯。首先,3G用戶首度出現負增長。2G和3G,昔日的替代者和被替代者,如今成了一對難兄難弟,兩者的用戶數均出現銳減。盡管如此,全國手機用戶卻在高歌猛進,總數凈增407.8萬戶至12.77億戶,可見4G用戶增長之猛。以中移動為例,10月,中移動客戶凈增232.3萬戶,其中4G客戶較上月增長1350.1萬戶,而3G客戶數較上月下降157.1萬戶,這是中移動推出3G業務以來首次下降。可見,4G效應已逐步顯現,2G、3G客戶正加速向4G遷移,換而言之,2G、3G客戶正迅速被4G替代,這是由技術和市場共同決定的。
其次,老百姓使用寬帶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高帶寬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今年前10個月,光纖接入FTTH/0用戶和8M以上寬帶用戶分別達到6253.1、7331.8萬戶,占寬帶用戶比重達到31.2%、36.6%,比上年末分別提升9.6、14個百分點。這表明,電信運營商為落實寬帶中國戰略而推出的免費升級到光纖接入和寬帶提速不提價等措施,正呈現出應有的效果。
再次,手機上網已成主流,無線上網卡注定難成氣候。10月,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74億戶,同比增長7%。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達到8.35億戶,對移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達到65.4%,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無線上網卡用戶數達1630.5萬戶,占比為1.9%。
OTT蠶食運營商收入
在OTT業務的沖擊下,電信業務量呈現“兩低一高”之勢。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成為電信業務發展的第一動力,但仍難以填補話音等傳統電信業務下滑留下的虧空。
話音業務方面,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持續下滑,每用戶月均貢獻的移動語音業務量持續下降。
短彩信方面,點對點移動短信量占比降至47.3%,移動短信業務收入降幅持續擴大。前10個月,由移動用戶主動發起的點對點短信量同比下降18.9%,;彩信業務量達534.8億條,同比下降29.2%。移動短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4.6%,連續四個月持續下滑,收入規模同比減少了76億元。
與傳統電信業務陷入頹勢相反,移動互聯網業務可謂欣欣向榮。10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突破2億G,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8.9%。前10個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16.05億G,同比增長58.6%,預計全年將突破60%。手機上網流量在移動互聯網總流量中的比重達到86%,成為推動移動互聯網流量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
“自己革自己的命”
在移動互聯網之盛世下,互聯網企業基于網絡不斷推出對傳統話音和數據業務極具替代性的應用服務,使電信運營商淪為“管道”的風險日益加大。除此之外,鐵塔公司、虛擬運營商等行業新的競合主體的出現,讓運營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互聯網是沒有邊界的,運營商各自為政、畫地為牢的傳統思維顯然無法適應流量經營的需要。從運營商推出的一些網絡應用來看,大多僅局限于自身網內,使用戶體驗嚴重受限。以移動社交工具為例,一個簡單的道理:任何一個用戶的親朋好友(圈子)都不可能在同一個網內,所以運營商畫地為牢的結果是,不僅圈住了自己,也圈住了用戶,而用戶終究是圈不住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有太多的選擇。
一位研究戰略規劃的運營商高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未來的一切都會是流量,“互聯網思維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這就好比種田,以前田里種的是麥子,現在用戶不吃麥子了要吃蔬菜,你種蔬菜的這塊地需要施新的肥料、整新的溝壟。”在流量經營時代,運營商要做的,不僅是構建起一張基于流量的高質量的基礎服務網絡,而且要對內部生產運作流程、組織管理和決策機制進行全面變革。
誠如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所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的拓撲結構已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烈變化,運營商只有真正去電信化,深耕融合通信及流量業務,籌劃數字化服務,才能適應以IP和移動端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特征,才能在群雄逐鹿的移動互聯網“戰場”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