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兩條消息與團購相關:第一個消息是拉手網被三胞集團收購,第二個消息是美團和餓了么激戰正酣。如果你看到這兩條消息并加以思考就應該知道,本文的題目絕非標題黨!當前放在團購網站面前的,不是如何發展的問題,而是生存與死亡的問題!
隨著“移動+大數據”的不斷沖擊,曾經在PC互聯網的末世大顯神通的團購模式已經快要走到盡頭!
我們必須從深層次去解剖團購模式才能理解團購網的主要問題:
一、團購的導流模式已經過時
與團購網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結論,就是團購網站流量很大。我們可以辯證地理解團購網的流量從何而來。團購網流量來源主要分為兩方面:首先團購網的經營者都是流量運作的專家,他們非常懂得如何從搜索引擎等流量源獲取流量,其次團購的低價也是吸引流量的重要原因。不過,“流量——>結果”而不是“用戶——>結果”,不同在哪里?流量思維!PC互聯網的重要特征!
低轉化高成本的獲取流量方式難以創造良好的經營數據,這是千團大戰偃旗息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必須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導流的結果,也就是這種方式會不會獲得優質的大數據?
從邏輯上說假如通過團購逐步標清用戶的消費習慣,那么團購模式是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的,但是在實際運營中并不是這樣,不是所有行業更不是所有檔次的客戶都有通過低價攬客的需求,于是團購存在著天然的缺陷,就是它的大數據難以完整。
二、已經形成用戶的習慣難以保持
我們發現團購網站的用戶粘度都很差,這是有著必然規律的。
第一個原因,我們不需要加以論述,這就是用戶在團購網站上并不存在互動。
第二個原因,就是用戶訪問團購網站的是因為貪便宜。貪便宜是人的天性,但并不是優良品質。我們很清楚的是抓住用戶的善的需求,慢但是持久;抓住用戶的惡的需求,快但是短暫。所以因便宜而來的用戶對網站缺乏忠誠度,他決不會因為你是美團而來,他才不管你是美團、大眾點評,還是其他呢。這也是淘點點等新模式借助團購培育的市場迅速發展起來的緣由。
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基于流量思維的團購模式帶來的是沖擊而不是機會。我們來看團購在移動化的場景:在生活消費領域,使用團購最多是吃喝玩樂。使用者一般分為本地用戶和外地用戶,本地用戶更多被低價吸引,外地用戶更多被距離(LBS特性)吸引;本地用戶在品牌上選擇本地強勢的團購網,外地用戶選擇在全國知名度高的團購網站。這種情況,是不是更有利于大眾點評或者淘點點呢?
三、生態鏈不成熟
團購網的下一個問題是生態鏈的問題。
假如國內商家都很誠信,假如商家服務都很標準,或許不會有將團購客戶另眼相看的事情發生。
僅作為信息媒體或者推廣工具的團購網對于行業服務是無能為力的,即使采用人工篩選仍然力不從心。
這也是本地O2O面臨的問題,這就是O2O企業采取下沉措施的原因。在美國,資訊模式已經夠了,因為服務業發展水平很高,在中國不用新興的思維OEM傳統服務業,不給傳統服務業革命似乎不行。
四、商業模式薄弱,缺乏控制力
國內的所謂O2O的閉環概念最早就是由團購網站提出的,究其根本是因為團購模式在商業控制力上非常薄弱。團購模式,商業控制力薄弱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由其PC互聯網思維的導流模式造成的。
首先,在O2O模式中,最最關鍵的就是大數據,而團購網站恰恰并沒有將大數據應用的好。我們可以想像假如商家學會利用會員管理系統,學會自己對自己的會員應用優惠券等促銷措施,那么團購網,它的作用究竟還在哪里?
其次,團購模式的引導消費方式,仍然帶有非常強的媒體氣息。團購網依然像一個媒介,而并不能深入到O2O交易環節的內部,并不存在O2O所要求的服務層次與深度。
因此我們會懷疑在O2O的風暴中團購模式究竟還能存活多久?
結論:優勢不再,不變則亡
最近幾天,我們從新聞中可以看到,王興所領導的美團,作為團購行業的領頭羊,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融資并且大幅進行業務模式的改造。或許我們可以將美團的自我改革理解為美團在團購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原因——不進則退,不變則死,對于團購行業而言,這就是2015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