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交媒體也要開始搞新聞,誰的奶酪要被動了?
3月25日消息,據《紐約時報》報道,作為內容發行商獲取流量,觸及日益分散化用戶的重要平臺,Facebook正打算告別跳轉鏈接,在自己家的”地盤“上直接搞新聞。很顯然,聞風而來的傳統媒體不淡定了:放開讀者,讓其在開放的新聞生態中自行選擇,此舉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一時間,眾說紛紜。
在Facebook看來,打破新聞機構在其自家生態系統中保留讀者,有利于積累有價值數據。同時為了“緩解”發行商的恐懼,Facebook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時間里開始測試新的網站格式。第一批合作方可能包括了《紐約時報》、BuzzFeed和《國家地理》。目前談判還在進行,因此其他內容發行商或許也將加入其中。
為了能夠吸引內容發行商,Facebook與出版社討論了通過在內容中嵌入廣告來獲得收入的方法。
Facebook 此前曾表示,這家公司希望能夠讓在線內容“消費”更加流暢。目前,Facbeook上出現的新聞內容都是以鏈接形式,需跳至內容發行商自家網站用瀏覽器打開,并且要好幾秒時間來加載。Facebook認為,這樣浪費的時間太多,尤其是在移動設備上。
除了讓出版社在Facebook直接發布內容外,Facebook還正在與出版社商討其他技術手段來提升后者內容的分銷渠道。
“Facebook的計劃將會大幅提升用戶滿意度和流量,它所關注的是這些細節體驗的提升,而不是與媒體公司從中賺錢。對于出版發行商而言,這其中有很多暗示,但是這取決于Facebook如何安排網站結構,如何來確保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網絡工具創業公司SimpleReach CEO 愛德華?金姆(Edward Kim)表示。
他稱,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部分媒體公司看到來自Facebook的流量已經出現下滑,這是因為Facebook推行的是以視頻為先策略,因為視頻廣告更加賺錢。在這周舉行的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預期將推出新的工具來在“非Facebook”應用中嵌入視頻廣告。
跟Facebook一樣,媒體公司也希望能夠提升用戶體驗。但是,他們需要謹慎“交易”。BuzzFeed 已在自家網站之外傳播其內容,《紐約時報》則使用訂閱模式來提升公司收入。數字公司需要做出平衡:一方面他們可以獲取Facebook龐大的用戶和廣告收入,但是另一方面他們需公開自己內容,放棄連至自家網站的鏈接。
基于這樣的考慮,部分新聞媒體對Facebook的提議反應冷淡,他們認為應該繼續保留對自家廣告的控制權。
對于數字公司來說,Facebook提議讓他們面臨另一個“風險”:失去有價值的消費者數據。當讀者點擊文章時,追蹤工具能夠讓網站收集到有價值的信息,比如用戶類型,他們訪問網站的頻率以及他們在網站上做的其他事情。
現在,這些數據可能會直接被Facebook獲得。跟其他很多公司一樣,Facebook也想使用這些數據來做精準廣告投放。目前,還不清楚Facebook如何來與合作方分享此類數據。
新聞觀察家Alan D.Mutter表示,從長遠看,所有的內容發行商都必須讓他們的內容“走出”自家網站。但是從短期看,這是一個讓人畏懼的方案,因為發行商也想控制自己的平臺,自己的用戶以及廣告收入。Facebook從此方案中只會獲益,因為它可以提升用戶滿意度,能夠將用戶留在自家網站,能夠獲得更好的內容,這樣它就可以將廣告價格賣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