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型打車服務形式,Uber的出現無疑對出租車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打破了出租車行業的車輛壟斷行為。然而,就在昨日(5月6日),繼廣州Uber遭受交通管制后,成都Uber也面臨打壓。
即使傳統出租車司機拒載,即使傳統出租車公司享受壟斷利潤而壓榨司機,即使新的專車服務可以解決這樣的社會問題,到最后Uber還是被查了。
Uber的驟然興起與被限制打壓絕非偶然,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多次,它們有2個共同特征:任何顛覆性創新的出現幾乎都會被社會阻礙;這種阻礙一般都會以失敗告終。因此,Uber是生是死還并無定論。
作為公眾,我們當然希望Uber這樣的專車服務能夠繼續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使用Uber既方便又便宜。但相較于信息安全管理體制來說,Uber的后臺穩定性確實還有待提高。
在昨日成都Uber遭受打壓的消息曝出的同時,“Uber服務器被黑 用戶資料遭販賣”的新聞也不斷曝光,兩個事件的同時發酵讓Uber這個外來打車服務平臺頓時走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悉,Uber服務器近日遭到攻擊導致服務暫停,有消息人士爆料稱在淘寶平臺已有賣家開始公然出售用戶信息,包括用戶姓名、手機號碼、信用卡的信息每條售價1元。其實,這并非uber的用戶信息第一次被泄露,去年9月,Uber的一個數據庫被黑,就導致5萬名司機的詳細個人信息泄露。今年3月,有兩家賣主在暗網市場上銷售Uber有效賬號,一旦購買了賬號,購買者便可以使用有備錄的任何支付信息來下訂單。這些賬號含有原用戶的旅行史、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和工作地點的相關信息。
從Uber的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以看出,大數據環境下,任何服務器、應用平臺、軟件工具等其實都不是完全安全,特別是注冊使用的個人信息根本得不到全面的保障。其實,這些應用大都是我們在手機上操作的,我們平常使用的手機應用多如牛毛,又有誰知道它們記錄了我們多少的個人隱私信息呢?賬號密碼?聊天記錄?瀏覽痕跡?地理位置?我們無法猜也無從想,我們能做的只有是徹底清除手機中潛藏的隱患數據,防止手機隱私泄露。
目前,專門針對手機隱患數據消除的產品主要包括秘無痕隱私保護大師、QQ痕跡消除神器等工具,該類產品以手機防泄密為目標,全面掃描并徹底清除手機中可能會涉及泄密的隱患數據,從根本上保障諸如Uber這類平臺的信息安全。
Uber的興起必然有福也有禍,關鍵看我們如何處理與對待,Uber的優惠力度加大了我們使用的趨向性,但正所謂一個污點便臭名遠揚,Uber的信息泄露問題一方面值得Uber公司重視解決,同時也需要我們自己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障個人的隱私安全。
即使傳統出租車司機拒載,即使傳統出租車公司享受壟斷利潤而壓榨司機,即使新的專車服務可以解決這樣的社會問題,到最后Uber還是被查了。
Uber的驟然興起與被限制打壓絕非偶然,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多次,它們有2個共同特征:任何顛覆性創新的出現幾乎都會被社會阻礙;這種阻礙一般都會以失敗告終。因此,Uber是生是死還并無定論。
作為公眾,我們當然希望Uber這樣的專車服務能夠繼續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使用Uber既方便又便宜。但相較于信息安全管理體制來說,Uber的后臺穩定性確實還有待提高。
在昨日成都Uber遭受打壓的消息曝出的同時,“Uber服務器被黑 用戶資料遭販賣”的新聞也不斷曝光,兩個事件的同時發酵讓Uber這個外來打車服務平臺頓時走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悉,Uber服務器近日遭到攻擊導致服務暫停,有消息人士爆料稱在淘寶平臺已有賣家開始公然出售用戶信息,包括用戶姓名、手機號碼、信用卡的信息每條售價1元。其實,這并非uber的用戶信息第一次被泄露,去年9月,Uber的一個數據庫被黑,就導致5萬名司機的詳細個人信息泄露。今年3月,有兩家賣主在暗網市場上銷售Uber有效賬號,一旦購買了賬號,購買者便可以使用有備錄的任何支付信息來下訂單。這些賬號含有原用戶的旅行史、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和工作地點的相關信息。
從Uber的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以看出,大數據環境下,任何服務器、應用平臺、軟件工具等其實都不是完全安全,特別是注冊使用的個人信息根本得不到全面的保障。其實,這些應用大都是我們在手機上操作的,我們平常使用的手機應用多如牛毛,又有誰知道它們記錄了我們多少的個人隱私信息呢?賬號密碼?聊天記錄?瀏覽痕跡?地理位置?我們無法猜也無從想,我們能做的只有是徹底清除手機中潛藏的隱患數據,防止手機隱私泄露。
目前,專門針對手機隱患數據消除的產品主要包括秘無痕隱私保護大師、QQ痕跡消除神器等工具,該類產品以手機防泄密為目標,全面掃描并徹底清除手機中可能會涉及泄密的隱患數據,從根本上保障諸如Uber這類平臺的信息安全。
Uber的興起必然有福也有禍,關鍵看我們如何處理與對待,Uber的優惠力度加大了我們使用的趨向性,但正所謂一個污點便臭名遠揚,Uber的信息泄露問題一方面值得Uber公司重視解決,同時也需要我們自己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障個人的隱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