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尼爾森和騰訊聯合在博鰲論壇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報告稱,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傳統金融互聯網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化的過程在未來將進一步演化提升,形成日趨豐富的創新空間與市場機遇。從發展趨勢看,不僅限于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與產品設計,還將在提升中國金融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金融互聯網化指數也于當日發布。
??? 尼爾森金融研究總監王開宇說:“關于互聯網是否對金融行業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業界一直爭論不休。但不可否認的是金融的核心本質不會隨著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而發生改變。”
???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完整的金融互聯網化指數框架,將包含投資、融資、支付三大金融模塊,每一模塊均會從“可得”“易得”“得益”三個維度進行衡量,全面評估金融互聯網化對金融消費者的影響。
??? 首次指數研究的結果表明融資借貸維度的金融互聯網化指數為108.5,高于100,表明現階段網絡貸款已經給融資借貸需求者帶來了更為積極的影響,金融互聯網化的成效已初步體現。但從三個細項指數各自的表現來看,目前只有易得指數(127.2)是高于100的,表明金融互聯網化最突出的貢獻在于使融資借貸需求者能夠更容易、更便利、更簡單地獲得貸款資源。不僅是渠道上的便利,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大數據征信,也使貸款審批在手續、抵押物等方面有了較大的精簡,甚至使貸款申請被“秒批”成為可能。
??? 其次是得益指數(96.4),盡管低于100,表明從整體上看,網絡貸款需要付出的貸款成本仍高于線下貸款,也符合人們對網貸行業高息的印象。但在對該指數進一步的深入分析中會發現,互聯網化的發展,使非銀借貸的網絡貸款相比線下貸款在利率水平上出現了明顯下降,這一點對于從銀行難以借到款的融資借貸者而言至關重要。
??? 可得指數(86.5)是三個細項指數中最低的,表明與線下貸款相比,網絡貸款在貸款資源的提供上仍然不是主力,更多人、更多的貸款資源,仍然是通過線下貸款的方式獲取的。但是與得益指數類似,盡管從整體上看,網絡貸款的可得性還不如線下貸款,但對于融資難這樣的特定群體,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網絡貸款為他們帶來了過去僅依靠線下貸款無法獲取到的貸款資源。從這一點上來說,網絡貸款的可得性,在融資難群體身上,是高于線下貸款的。
??? “我們期望看到通過金融互聯網化,使更多金融消費者能獲得金融資源、能更容易地獲得金融資源、能更便宜地獲得金融資源,為實現金融普惠,為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積極的作用。” 王開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