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農行、招行之后,又一家銀行宣布關閉P2P快捷支付通道———近日多家P2P平臺傳出民生銀行關停所有P2P平臺充值通道,暫不支持網銀充值業務。昨日民生銀行向南都記者證實,近期對支付接口管理進行了規范。
但據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因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更改商戶信息,部分平臺的用戶仍可通過民生銀行進行充值。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銀行稱與P2P資金托管業務仍在開展中。但有業內人士反映,盡管民生銀行已經上線的3家平臺的資金托管業務還在正常運行,但對于其他已經完成簽約、尚未上線的平臺,實際上已處于停滯狀態。
多家平臺仍可使用快捷支付通道
盡管民生銀行切斷了對P2P的交易接口,但南都記者發現,很多P2P平臺上,用戶通過民生銀行進行充值并未受到影響。例如,華南一家P2P公司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該平臺對接三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僅有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民生銀行接口暫停,其他兩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民生銀行卡充值仍可照常進行。
對此,南都記者詢問多家平臺,得到的情況均類似。“能使用,至于原因為什么我們并不關心。”廣州一家P2P平臺運營總監對南都記者表示。銀行已經全面停了P2P接口,但用戶P2P完全不受影響,其背后為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更改商戶信息。
對于這種現象,民生銀行在給南都記者的回復中提到:“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將我行支付接口(含快捷、代扣、網關)轉接其他支付機構的違規行為,要求限期整改。”
不過,事實上,銀行很難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否接入P2P平臺進行一一甄別。民生銀行總行相關高層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民生銀行一開始就只是與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合作,并且簽訂合作協議,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支付接口提供給P2P公司做充值通道,已超出合作協議范圍,出于風控角度考慮,所以要求限時關閉。
關閉P2P支付接口的并非民生銀行一家,今年年初農行、招行也陸續關閉了相關接口。此前一度有消息傳出,關閉接口的銀行恢復了支付接口。
但招商銀行廣州分行相關人士昨天向南都記者表示,在年初關閉P 2P支付接口過后,至今尚未恢復,目前也沒有收到任何關于恢復支付接口的通知。
某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支付行為是由客戶發起的,客戶通過支付接口購買P2P產品,雖不會給銀行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但容易對銀行造成聲譽風險。
對于關閉原因,民生銀行表示,此舉旨在強化內控管理、排查風險、規范開展業務,并非該行與P2P行業一刀兩斷的信號。
銀行收緊P2P資金托管業務
一方面是銀行收緊P2P接口;另一方面,監管要求的銀行資金存管卻一直難有進展,甚至仍在收緊。
昨日民生銀行給記者的回復里提到:“我行與P2P資金托管業務仍在開展中,對信譽好規模大的P2P公司,可繼續保留我行網關支付接口。”
但實際上有業內人士稱,民生銀行的P2P資金托管業務可能已經暫時擱置。南都記者從業內獲悉,民生銀行是目前為數不多上線P2P存管的銀行。據民生銀行此前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中披露的信息,目前已經為積木盒子、人人貸、首金網3家平臺提供資金存管業務。
不過,南都記者從業內獲悉,事實上,和民生銀行簽署的大多數平臺,目前存管業務上線被擱置了。“部分平臺已經完成系統開發,但卻不給上線。”一名知情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民生銀行對于P2P存管的準入門檻在業內是比較高的,因此簽訂協議的平臺普遍實力較強,但即便如此,目前不少平臺仍一直未能上線,對于部分平臺存管項目無期限中止,民生銀行顯然對此仍在觀望。
據悉,截至上半年,超過百家平臺與相關銀行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簽約率占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不足5 %。在協議簽訂后,P2P平臺與銀行的需求溝通、技術對接、系統開發等仍需一定周期。銀行觀望的原因,是在監管細則不明確的情況下,一是擔心為平臺增信帶來風險,更重要的是,擔心一旦提供存管業務責任不明確。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銀行在P2P存管推動上進展緩慢與對接過程較為復雜關系較大。據悉,除了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銀行以及不少中小城商行都和部分平臺簽訂了P2P存管業務,但進度相對較慢,部分平臺的系統一直處于對接階段。
以去年底和招商銀行簽訂存管協議的拍拍貸為例,至今存管系統遲遲未上線。對此,拍拍貸總裁胡宏輝透露,僅完成資金清算賬戶打通就用了4個月時間,目前已完成提現資金通道對接,此外還需完成充值和交易系統對接以及內測,預計年底正式上線。
南都記者發現,目前業內仍在積極推動P2P存管的大多為城商行或者是小型股份制銀行。面對銀行的不確定性,部分實力較強的平臺采取過渡的方式,選擇先與中小平臺簽訂協議盡快上線,靜待大中銀行存管業務上線。“監管要求擺在那里,但銀行又很猶豫。”
“在我手底下從來沒有批過任何一單與P2P公司相關的資金托管業務”,前述某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表示,現在銀行與P2P公司開展合作都特別審慎,明面上是幾家銀行宣布暫停P2P的資金托管業務,實際上很多銀行內部已經審批趨嚴,能夠過關的P2P公司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