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P2P行業已從自由膨脹期過渡到理性調整期

P2P行業已從自由膨脹期過渡到理性調整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21 08:50  瀏覽次數:64

“新增P2P網貸平臺從單月暴增262家到只增20家,年化收益率從接近15%降至9.5%……”行業網站7月發布的《P2P網貸行業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平臺數量同比降80.4%,急劇減少。

P2P行業已從自由膨脹期過渡到理性調整期,一方面監管加強,銀監會設立普惠金融部門、國務院啟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另一方面,行業長期無序競爭,導致不少平臺風險累積和經營困難,主動退出市場。

問題網貸平臺數量增加

2015年,一些網貸平臺非法集資跑路的新聞還猶然在耳,如今仍有不少企業步其后塵。

來自行業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問題平臺占比行業總數高于40%,累計達2157家。

“在監管加強、行業整治的前期,最早倒下的多為嚴重違法違規平臺”,上述機構分析稱,隨著行業規范持續推進,不少前期經營不善、風險累積較多的平臺選擇主動退出,有利于行業資源的進一步集中和優化。

收益率超10%產品難覓

一向被看作P2P網貸平臺吸睛利器的“收益率”指標,也越來越不“好看”。去年年初,14%的高收益產品比比皆是,如今,年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都已難覓。

“以后收益率會越來越低。”某網貸平臺理財師小孟向記者透露,監管越來越嚴,領頭企業尋求上市、合規化來降低風險,同時在銀行利率逐漸走低的情況下,很難保障高收益。

中新網記者發現,宜人貸、陸金所等規模較大的網貸平臺年化收益率都在7%-9%左右,而一些新成立或者規模稍小的平臺,12個月封閉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還可勉強達到12%。

記者挑選注冊了兩家網貸平臺,客服人員均表示,目前還沒有未達預期收益率的兌付。

行業現“內購”享超高收益怪象

王佳在北京一家貿易公司工作已有九年,投資做得多了,膽子也壯了。她告訴記者,現在只有很少一部分資產配置在銀行,其他都是基金、P2P、期權等風險較高的投資。最近還在朋友公司買過一個P2P產品,5萬本金每月付息2000元,但要先打款給朋友從內部購買,“直接在平臺買的收益可沒這么高”

記者注意到,上述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高達48%,如此不合理的高收益就不怕血本無歸?

“所以少投一些,目前每月都能按時付息,急用錢就趕緊贖回”,王佳并非沒有擔憂,起碼不會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年化收益超過36%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護了”,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告訴記者,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一種是中小平臺,沒有規范管理和資金備案;另一種多在二、三線城市,對外借款利率可能更高。“無論哪種,風險都非常大,建議不要選擇”。

制度不斷完善 行業開始洗牌

行業發展緣何減速調整?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楊濤告訴記者,一方面整個市場都在優勝略汰;另一方面監管新政將至,難以適應新規則的企業便自行退出。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監管制度的完善,中國P2P行業已經開始洗牌,各類網貸平臺在宏觀金融市場變化和行業變遷中受到考驗。

“P2P公司還沒有正式納入國家監管,投資風險較大。”當記者表示想投資互聯網理財時,北京銀行個人理財顧問李女士并不贊成。

記者咨詢的多位銀行人士均不建議投資互聯網理財,“監管不完善”是主因。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就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P2P(個人網絡借貸)平臺選擇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同時,明確網絡借貸由銀監會監管。

P2P平臺著急找銀行做資金存管

以上政策落地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盈燦咨詢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僅2%正常運營的P2P平臺完成了銀行資金存管工作。

“很多平臺已經在行動了,只是與國有大型銀行談攏比較困難,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雖然愿意合作,但后續系統對接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人力,消耗周期較長。”張葉霞稱。

某主推企業融資項目的網貸平臺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計劃在9月份正式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盼著監管政策能及早落地,發展也好無后顧之憂”。

在楊濤看來,政策落實不能單靠企業主動性,應從配套政策跟進、成本收益的平衡等多方面共同推進。

多數投資者對網貸了解有限

“P2P肯定可以掙錢,但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是最后那個接盤的。”從事新媒體行業的秦先生,對投資堅持理性判斷,“有朋友就是平臺跑路的受害者,規模做很大,說跑就跑,小企業更不敢信任了”。

記者隨機詢問了十位有理財意愿的投資者,僅兩位持有不同P2P網貸平臺的理財產品,自己或者有朋友從事過相關行業,對商業模式有一定了解。

剩余8位投資者均表示僅購買了銀行理財,其中3位甚至不清楚P2P網貸平臺也可以進行投資理財。

支招

——別盲目追求高收益 維權要“因情施策”

報告建議,首先,投資者應逐步適應P2P收益率普遍下降的狀態,不盲目追求高收益率;選擇平臺時著重看平臺的合規程度、風控水平及綜合實力;對具體投資項目也要精挑細選。

投資前,了解錢款去向既方便產品篩選,還能為維權打好基礎。記者發現,在網貸平臺的產品頁面,一般都會有項目詳情一欄,主要介紹融資方信息;常以圖片形式呈現的擔保函掃描件也不可不看,借款標的、協議、有效期等內容都在內。

“如果投資者踩了P2P產品的雷,難免會產生驚慌和焦慮,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應在第一時間內收集證據、保存證據。”盈燦咨詢研究員方剛建議。

針對不同的踩雷情況還要采取差別的維權方法。方剛稱,一種情況是“提現困難、未跑路”,投資者應當第一時間去現場核實情況,及時報案,申請凍結平臺資金和老板名下資產和資金,將損失降到最低。

遇到另一種“平臺老板跑路”的情況,方剛建議投資者應選出一位身在案發地、稍有專業知識的人作為主要聯絡人,并由其牽頭聯絡當地或附近的投資人一起維權。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