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預期能源價改加快推進專家認為CPI漲幅將提高
國際在線綜合報道:在昨天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指出,目前中國能源價格仍然太低,使得節約能源的動力不足,應該讓價格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隨著通貨膨脹壓力的緩解,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我國的能源改革會加快推進,首先進行的可能是天然氣的價格調整。
近五年來,我國天然氣上游價格上漲了50%,而終端售價漲幅只有24%。扭曲的價格導致天然氣消費量增速遠高于產量增長,一些以天然氣為原料的高耗能項目也變得有利可圖。政府公布的規劃文件已經把天然氣價改列入十二五期間資源價格改革的主要目標。
市場預期能源價改的推進速度會有所加快,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這會提高CPI的漲幅。但他同時強調,能源價格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漲價,而是為了價格的形成機制。“我們傳統上這些年,能源價格總體來講是一個偏低,尤其是零售價格偏低。所以能源價格,每一件油汽的價格現在都要推進改革,尤其是油和汽。那么這兩個改革由于對居民老百姓的生活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老百姓擔心CPI會快速上漲,這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能源價格的改革,我們必須區分生活用能源和工業用能源。原則上來講,我們現在應該放開工業用能源的價格,完全用市場來調節或者最終要過渡到市場調節。但是對生活用能源的價格,政府要適當地加以控制,實行階梯定價,特別是要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用的油和汽,價格不能漲的太快。”
油價的改革辦法是非常復雜的,但是基本原則必須要非常的明確:既要保障老百姓生活用能源的價格不要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同時對于遏制高能耗的行業,也必須實行高額的市場定價,來遏制過剩的產能。
過去,相對較低的能源成本,以及便宜的銀行信貸刺激了企業的投資熱情,多個工業領域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工信部長苗圩昨天指出,如果一個行業產能利用率低于75%或者70%,就值得警惕,因為這會引發企業間的惡性競爭。
隨著去年以來信貸和投資的回暖,向松祚表示我國經濟中的產能過剩壓力依然持上升趨勢,因為中國的過剩產能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政府干預的結果。“中國凡是產能過剩非常嚴重的行業,都有幾個特點,一個特點就是對GDP的增長非常有幫助,比如說鋼鐵、汽車、水泥等等。第二個看到這些項目基本上都需要政府審批的。所以要根本解決過剩產能的問題,要改革我們政府體制,要讓市場真正的發揮作用。我們看到最近公布的發展規劃,把很多目前已經嚴重產能過剩的產業,仍然列為要大規模投資、要鼓勵的企業,比如說汽車、鋼鐵。我們還看到一個現象,所有地方政府出現的產能過剩的行業,基本都是低技術水平的。在這樣大的背景下,我很擔心過剩產能的行業會越來越嚴重。”
談到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時,工信部長苗圩指出,在規模經濟效益比較明顯的產業,要大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要鼓勵企業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他舉例道,全球手機行業都是產能過剩的,但蘋果公司的手機卻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年輕人的追捧。、(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