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新一輪房地產調控的各地實施細則已經揭開面紗,但房產稅鮮被提及。
不過,3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卻引發猜想,方案明確提到2014年6月底前出臺不動產登記條例,并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由國土資源部、住建部會同法制辦、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共同負責。
對此,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不動產登記是房產稅出臺的必須前提。
今后不動產將強制登記
針對不動產登記條例出臺的消息,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旋即發布評論稱:“好政策,能快就更好。我目測、大膽預測,如果今年實施這樣好的政策,房價馬上會跌。”
在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控逐步深入的背景下,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出臺與房產稅之間關聯也倍受關注。目前房產稅除上海和重慶正在進行的試點外,如何擴大房產稅試點的最大技術性難題就在于房產信息聯網。
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副部長齊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4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已完成,今年還會有更多城市納入進來。
一旦不動產登記條例出臺,住房信息聯網的難題或將迎刃而解。張大偉說,不動產登記制度將構建一張比大中城市住房信息網更廣泛的網絡,而且不動產聯網更多是全國范圍的。
不動產登記條例的政策本身并不影響房價,但它類似于人口普查,將是其他所有長效調控政策的基礎,“一旦不動產登記實現,那么其他政策的出臺將非常快,對市場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非常大。”張大偉表示。
房產稅仍是抑制房價“殺手锏”
細數各地“國五條”執行細則,不乏加碼與從嚴政策,例如北京細則就強調單身京籍人士限購一套房產,并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價格,逐步將其納入限價房序列管理。
不過調控效果依然存有懸念。鏈家地產副總裁林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政對市場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比較顯著,但長期看仍需從供需上根本解決房價上漲,“現在一是保障房制度要盡快完善,分流市場需求;二是盤活存量房市場,增加供給,盡快建立起調控的長效機制。”
而長效機制中,房產稅是最重要的一環。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近日表示,房地產調控問題要體現出調控新政的治本水準,制度建設不容回避,而使保有環節的稅收成型并與土地開發、房產交易環節的稅費合理協調,是制度建設的關鍵。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就建議,現在應將已經成功的限價、限購政策及時總結,轉化為用經濟手段來進行。同時對第二套以上,比如說從第三套房產開始征收不動產的調節稅。
多位業內人士還指出,如果房產稅在全國范圍內開征,目前限購等政策措施就可以逐步退出。(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