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市場操作因其自身靈活性和市場化的特征,越來越多地肩負起靈活調節市場流動性的職責和使命。3月28日央行進行了3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持平于2.75%,以此結束了本周、本月以及整個一季度的公開市場操作。
回顧今年一季度,公開市場每月均實現凈回籠,但凈回籠量逐月遞減,前3個月分別為3000億元、2530億元和1530億元。整個一季度,公開市場凈回籠規模總計達到7060億元,扭轉了此前連續3個季度凈投放的格局,也標志著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方式的轉向。其中1月份凈回籠量為本季度最高,這也正值外部流動性充裕、1月份全口徑的新增外匯占款量創下歷史新高之際。
央行此舉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趨緊”?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經濟仍處于溫和復蘇態勢,復蘇動力尚不強勁,且短期看通脹壓力不大,因此目前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多為對于當前過多流動性的對沖操作,整體貨幣政策短期內仍將以中性為主。預計央行后續可能根據資金面的狀況,靈活使用正逆回購等操作來干預貨幣市場。
3月份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1.7,環比上升1.3個百分點。與歷史環比數據相比回升較為溫和,表明經濟仍處于溫和復蘇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多類食品均價較上期有不同程度下跌。農業部此前數據也顯示,3月份農產品 批發價格指數持續下跌。由此可以預見,3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跌已是必然,通脹短期無憂。
來自交通銀行 金融研究中心的研報顯示,近期正回購重啟的主要原因是節后資金回流銀行體系導致的流動性寬松,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趨勢性收緊。2月PMI未見明顯回升,經濟增長仍需鞏固,同時物價上行的趨勢基本確立。盡管今年外匯占款增量較之去年會有明顯上升但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在此局面下,貨幣政策仍以維穩為主,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調節來保持流動性的合理適度,預計貨幣政策仍維穩。
從逆回購的力度來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經濟弱勢復蘇、通脹壓力階段性緩解、海外熱錢套利不斷涌入,為保持流動性的適度寬松,避免過度收縮對于市場的沖擊,央行回籠現金流速度較慢。
從逆回購的影響來看,節后的資金回流以及前兩個月外匯占款的突增,使得市場整體資金面維持寬松。盡管央行連續展開正回購回籠資金,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整體上仍然保持下行趨勢。季末考核可能會給資金面帶來一定壓力,但不會造成市場大的波動。而對于外匯占款的未來走勢,中國銀行 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隨著我國國際收支日趨平衡,整體順差規??赡懿粫ぴ觯欢胰嗣駧艆R率雙向波動的趨勢也會更加明顯,單邊升值預期逐步減弱,估計外匯占款月度增長規模不會像1月份這樣超預期。
展望二季度,公開市場上央票和正回購到期量較一季度猛增。目前來看,二季度央票到期量為4630億元,而一季度為零;二季度正回購到期量為1780億元,一季度僅為450億元,如此算來二季度公開市場到期量總計為6710億元。此外,與一季度公開市場到期結構大不相同的是:近五成集中在4月份;由于逆回購此前的停發,二季度并未有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貨幣投放主要依靠央票和正回購到期,這與一季度投放主要為逆回購不同。在此背景下,二季度公開市場微調的空間將加大。
除靈活調節市場流動性外,央行頻頻實施公開市場操作或許還另有深意。興業銀行 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日前表示,目前社會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占比不斷下降。到今年初,人民幣信貸僅占社會融資總量的四至五成。而對很多“非信貸融資”渠道,人民銀行的控制力大大弱于信貸,這實際上給最終達到M2的控制目標提出了新挑戰。這也暗示,數量化的貨幣控制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融資結構不斷日益多元化的趨勢,需要央行更多從數量手段轉向數量和價格并重。因為如果希望不僅像過去那樣控制資金的供給方,而且還能逐步加強對資金需求方的調節,只有價格手段才能夠做到。所以,在無法頻繁調整基準利率的情況下,央行可能開始更多探索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來發揮調節資金供求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