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發布,發布方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 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團隊,巴曙松表示,中國小微企業融資依然步履維艱,2012年近6成小微企業遭遇利潤持平或下滑寒流,另有4成企業利潤也僅有小幅增長?,F場多名經濟學家呼吁中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創新融資平臺,進一步和諧銀商關系。
逾3成小微企業主選擇向親友借款
巴曙松在介紹企業選擇樣本時表示,他們在全國17個大中城市選取了1000家小微企業,其中不少是投資不到100萬元的復印店和小餐館,要做到真正關注“小微”,因為沒有“小微”的成長就不會誕生未來的大型企業。
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62%的小微企業目前沒有任何形式的借款,余下38%有借款的企業中,又有超過80%的企業最近一年內只有1-2次借款經歷。比對小微企業的最大借款來源也會發現極具中國色彩,其中有31.8%的小微企業主選擇向親友借款,所借款項主要用于購買原材料與短期應付款。
全國工商聯也有調查顯示,規模以下的小企業90%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借貸關系,小微企業95%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借貸關系,相比中小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與其獲得的金融資源明顯不匹配。
巴曙松表示,當下金融業嚴格的準入管制,使得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明顯不足,即便在民間融資十分活躍的2011年,主要面向小微企業的小貸公司在年底貸款余額也僅僅達到3914.74億元,遠不能滿足小微企業市場的龐大需求。
去年近6成小微企業遭遇利潤寒流
巴曙松表示,去年我國小微企業整體需求平淡,營收增長困難,較上年同期相比,近6成小微企業利潤持平或下滑,另有4成利潤僅有小幅增長。調查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小微企業的訂單大幅增長的僅有6.9%,持平或下滑的比率則有56.7%,超過半數。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效率低的企業面臨經營困境,尤其是外貿小微企業的經營尤其困難,他們的產業轉型升級顯得非常緊迫,由此也誕生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資要求。
“深圳小微企業發展步伐走在了全國前列,”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營商環境相對寬松,小微企業相當活躍,這是我最高興看到的,在深圳目前進行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希望深圳要更多地研究產業導向與管理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才是最大的創新,同時也要做好財務監督、人力資源培訓等基礎型工作”。
小微企業在中國大量存在,并且許多大型企業都由小微企業發展而來。巴曙松建議,政府和銀行應放低融資門檻幫助小微企業轉型,中國的企業轉型不能只依靠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的轉型,也必須依靠廣大小微企業的轉型升級。
呼吁為小微企業建立靈活融資模式
在現場多名經濟學家呼吁對小微企業建立靈活融資模式的同時,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小貸公司+平臺”模式吸引了眾多關注目光,大數據時代的小微融資創新成為可能。
小額貸款公司的出現令電商獨立開展網絡融資服務成為可能,阿里巴巴在2010年與2011年間開設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利用小貸公司作為信貸投放窗口,在線上就可完成貸前貸后的所有流程,阿里金融這種“小貸公司+平臺”的全新模式,甚至可以“按日計息、隨到隨還”,這不僅簡化了流程,提高了貸款放行速度,同時電商利用自身數據庫有效降低客戶搜索成本以及信用風險。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小額貸款企業6080家,從業人員7萬余人,僅去年新增貸款就達2005億元。對此,巴曙松表示,如此眾多的小貸企業,下一步的發展不應該直接轉為村鎮銀行,而是成為金融公司,金融公司不光是發放貸款,還可以吸收大額存款,甚至再過幾年也可以直接申請銀行牌照。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