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專家把脈中國經濟:人民幣國際化需加快推進

專家把脈中國經濟:人民幣國際化需加快推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4-10 23:30  來源:貿易谷  作者:貿易谷絡  瀏覽次數:225

“中國擴大內需的條件必須有金融體系的改革,”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Lardy)昨天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中國經濟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研討會上如是說。
  不少參與這一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均表示,在目前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且溫和看漲的狀態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以進一步加快,同時需要繼續完善中國金融市場衍生品和提高金融效率。
  增加居民收入預期
  尼古拉斯說,中國擴大內需的前提必須有金融體系改革,比如:國內實行存貸款利率管制使得實際利率長期為負,這不僅抑制了家庭收入的增長,證券市場長期低迷則加重了收入遞減預期,居民的“被儲蓄率”提高,逼迫部分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催生出高企的房價。
  “利率市場化改革則有利于改善實際利率長期為負的現狀,增加居民的預期收入。”尼古拉斯接著說,未來中國實體經濟拉動靠內需,內需拉動靠預期收入增長,預期財富增長靠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也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增加中國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通過未來財富增長預期來拉動內需。
  “以美元為例,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其發行數量不會受到境內通脹壓力太多制約,因為大部分美元都被外國人以債券方式持有,不會在美國境內形成流動性沖擊,這就使得美國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可以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的同時又保持較低的通脹率。”丁劍平說,“而外國投資者將美元投資于美國的金融市場,推高金融資產價格,使得美國人的財富預期增長,從而促進消費和投資。”
  丁劍平表示,這才是美元國際化的真正利益所在,并非獲取鑄幣稅為主。“人民幣若成為國際貨幣,也將有相同的預期財富效應,從而拉動消費。”他說,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進一步發展中國金融市場衍生品和提高效率,否則非居民不會長期持有人民幣頭寸。
  在丁劍平看來,除了財富預期,人民幣國際化不僅降低實體經濟中的匯率風險,還可以減少國家外匯儲備資產的縮水。“過去房地產吸收了境內大量流動性,貨幣供應量增加并未引發惡性通脹,未來的人民幣國際化也可以發揮吸收境內流動性的功能。”他如是說。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談及一些專家對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過快的質疑,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奚君羊提出,仍要繼續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目前的人民幣國際化措施尚不足以對中國金融系統造成較大沖擊,因為現在更多是貿易結算使用和部分直接投資,還沒在金融環節有大規模推進;此外,還要不斷增加境外地區獲得人民幣的渠道。
  “從理論上講,金融領域的過度跨境轉移確實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不良影響,但產生不利影響的條件是:與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規模相比,境外金融性人民幣積聚量較高。”奚君羊繼續說道,但就現有的RQFII等金融領域試點舉措看,資金規模仍然有限,因此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系統性風險,現在談論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沖擊為時過早。
  在奚君羊看來,現在仍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有利時機,主要因為人民幣匯率處于相對穩定和溫和看漲階段,這對境外持有和使用人民幣有一定吸引力,同時可以適度推進金融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則指出,建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應該更加強調“區域化”,而不主張注重“國際化”,應該以亞洲區域化為主,強調主權貨幣的互補性,而不是替代性。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