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罰款數額太低,且行政處罰還有周期性,對企業震懾力不大。”說話的是銀川市環保局局長王鳴義。
寧夏3家大型生物發酵類藥企均位于銀川市近郊,生產引發的污染對周邊城市空氣質量、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稱,臭味太大不敢開窗,半夜都被臭醒。他們多年來一直在向環保部門投訴,看到偷排污水也舉報,但查一次只能好上一陣子,現在都懶得說了。環保部門也稱罰單開到“手軟”,據了解,因違規排放,去年環保局共對啟元和泰瑞兩家企業開了12張罰單,罰款僅為22萬元。
點評:罰款數額,遠遠低于技術改造甚至是日常的排污成本,這種“撓癢癢”式的執法,對企業來說當然是不痛不癢。然而,使他們更加有恃無恐的是:環保部門的監督終將要為經濟發展讓路。可見,要綠色GDP,不要污染了的GDP; 要守住青山綠水,不以GDP英雄。口號雖然流行,觀念未必入心。觀念認同了,未必愿意采取行動。要讓干部們真正消弭GDP沖動,政績考核的指揮棒必須徹底調整。(中國廣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