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影響】:一季度GDP數據今公布 A股再臨方向性選擇
【相關報道】:中國經濟一季度“小考成績”今日出爐 ‖經濟慢節奏恢復
【專家熱評】:中國經濟不應繼續增加杠桿‖經濟數據好壞攸關指數強弱
潘建成:今年經濟走勢平緩可能性較大‖范劍平:中國經濟新周期面臨兩大攔路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安排,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今日亮相。根據此前發布的PMI等先行指標數據,業內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正在溫和復蘇,今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將在8%左右。
一季度GDP增速或達8%左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安排,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將于15日悉數發布。包括一季度經濟增速,以及3月份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數據。
此間業內人士及機構分析認為,先行指標PMI的回升,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溫和復蘇,今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將在8%左右。
交通銀行 預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8 .1%。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一季度消費、工業生產表現弱于市場預期;但投資、出口相對強勁,市場流動性較為寬松,預計增長呈弱復蘇態勢。根據我們測算,一季度GDP增速約8.1%,較去年四季度略有回升。
此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日前發布預測報告顯示,28家機構對當前經濟走勢總體看法為“經濟溫和回暖,政策審慎求穩”。該報告預計,一季度GDP增速簡單平均與加權平均分別為8.1%和8.2%。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區副主席、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預計,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全年增長速度在8%左右,各季度增速在7.5%到8.5%之間,呈現前高后低趨勢。
據此前發布的一項先行指數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該指數連續6個月保持在50%以上,表明當前市場交易開始啟動,企業訂單增加,企業經營形勢趨好,經濟運行呈現穩中趨升走勢。
《人民日報》援引國際的輿論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主要是受國內需求環境逐漸改善推動,未來需求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PMI回升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溫和復蘇,這也將為其他國家帶來正面影響。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制造業產成品庫存指數再度回升,反映出當前供需雖然均現回升跡象,但產能過剩依然明顯。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有四個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和產能過剩矛盾加劇;各項生產經營成本急劇上升與創新能力不足并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增長受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日益加劇。
物價指數回落在“意料之內” 外貿延續反彈態勢
在此之前,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已陸續發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3月CPI回落是一個正常的趨勢。他認為,今年物價或將處于比較低或下降的變化過程中,四月份有可能下降到2%以下。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認為,3月數據還是在可以預期的范圍內,主要受春節消費的消退、中央對公款消費的控制以及央行現金回籠等因素影響。此外,禽流感對3月CPI數據不會產生影響,對4月份CPI或有影響。
于此同時,海關總署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6.12萬億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13.4%。其中出口3.2萬億元,增長18.4%,進口2.92萬億元,增長8.4%。貿易順差2705億元(折合430.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僅2.1億美元的順差相比大幅擴大。3月當月逆差8.8億美元,我國外貿13個月來首現逆差。
業內人士分析,一季度,外貿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反彈回升的態勢,從PM I新訂單指數等先行指標來看,外貿有望在未來繼續好轉。不過,也要看到3月份出口增速有所下滑,外需仍未企穩,尤其是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寬松背景下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減,可能給今年出口企業形成新的壓力,因此總體而言,今年外貿略好于去年但壓力猶存,須警惕外貿回暖態勢逆轉。(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