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長樓繼偉稱,通過大規模的再分配實現結果公平,壓縮了市場的作用
新京報訊 記者昨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在《新世紀》周刊撰文稱,實現包容性增長關鍵在于,政府和市場各自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國家提取更大比例的財政收入,通過大規模的再分配來實現結果的公平,這種途徑壓縮了市場的作用,這種模式不大可持續。
樓繼偉稱,對于實現包容性增長的途徑,有三種理解比較有代表性。
首先是關注發展成果的再分配,為此特別強調發揮政府的作用,國家要提取更大比例的財政收入,通過大規模的再分配來實現結果的公平。
他認為,這種途徑壓縮了市場的作用,可能導致經濟增長率較低,就業不足。同時,如果過多靠國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奮斗,人民的幸福感也并不見得很高。因此,這種模式不大可持續。
第二種理解則是,國家適當提取財政收入,實施適當的再分配政策,主要是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種發展途徑使得就業充分,人民的幸福感強,經濟增長率高,這是可持續的。是實現包容式增長的正確道路。它尊重和保護市鋤制,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
第三是國家大力擴大開支,實施大規模的再分配,但提取的財政收入比較少,財政長期赤字,個人付出較少的努力,享受更多的福利,國際收支赤字也會越來越大。但是這樣一種途徑最后要靠通貨膨脹來平衡,其結果是低收入人群和地區會更為困難,陷入惡性循環。
(原標題:“大比例提取財政收入不大可持續”)(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