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刊發外國專家力挺中國經濟文章

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刊發外國專家力挺中國經濟文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21 09:03  瀏覽次數:45
  近日《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刊發外國專家和官員學者力挺中國經濟文章,文章標題分別為:21日《受訪外國專家和官員普遍看好中國經濟發展作用,認為――中國經濟帶動世界發展》;20日《受訪外國專家和官員對中國經濟前景普遍持樂觀態度,認為――中國經濟將平穩前行》;19日《受訪國外官員和專家駁斥有關“唱衰中國經濟”論調,認為――中國經濟表現出色》。

  7月18日,滿載汽車配件、工業絲、高檔服裝鞋帽等出口物資的鄭歐國際鐵路貨運首班列車從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緩緩駛出,標志著中國內陸地區又一條直達歐洲的陸上鐵路貨運大通道順利通行。

  中國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指標的變動備受各國關注。一段時間以來,國際輿論中出現一些“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本報記者采訪多位外國專家和官員,他們均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認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很強拉動作用,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機遇。

  對外貿易和投資備受各國期待

  8月2日,從鄭州發出的鄭歐國際鐵路貨運首班列車抵達漢堡。這列火車途經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全程1萬多千米,歷時15天,比走海運到歐洲節約20天時間,比空運節約資金80%,每個集裝箱比公路運輸節省運費兩三千元人民幣。

  德國鐵路下屬的辛克物流公司負責該貨運班列的國際業務服務。德國鐵路總裁魯迪格?格魯貝對這種合作充滿期待,他說,“中國的貨運量還在增長,同時勞動密集型企業正向中國內陸轉移,這都給了我們巨大的發展機會。辛克物流公司在亞洲處在一個絕佳的出發點。”他說,這列火車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貨物,也在于運輸方式。“只要看看每年從德國出口到中國的價值680多億歐元的貨物,和從中國運來的515億歐元貨物,你就可以想到中歐貿易的潛力有多大。”

  本報記者不久前采訪德國多家大型企業高管,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并期待德中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西門子公司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旭德說,中國政府意識到,在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只有通過可持續的方式才能激發發展的活力。這意味著,資源節約型技術和產品以及能源在中國的重要性將越來越高。因此,中國和德國擁有巨大的深化合作的潛力。
  德意志銀行董事局聯席主席約爾根?菲辰說,2011年和2012年,歐洲是中國并購投資的首要目的地,德國占據其中1/3。同樣,德國企業對中國內陸省份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德國和中國可以通過相互貿易和加強供應鏈,共同擴大全球制造業工廠的地位。并且,中國可借助德國企業的專業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和加強創新。中國正在加快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對可再生能源和相關技術方面的投資將會增加,而這方面是德國的傳統強項。

  俄羅斯工商會主席卡特林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連年保持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對俄出口并未因全球經濟疲軟而出現大幅下降。而在投資方面,2012年中國對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17.89%。雙方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也在廣泛推進,增長潛力巨大。俄方希望中國參與遠東大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現代化發展將為兩國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將持續拉動貿易伙伴經濟增長

  巴西著名智庫瓦加斯基金會巴西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費爾南多?韋洛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推動巴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中國日益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將使其對大宗商品有相當高的需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有關,只是暫時的。他同時指出,巴西目前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方,這將極大拉動巴西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韓國前總統經濟助理金容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一國經濟進入成熟階段后,就不能為追求高增長率而一味拘泥于集中勞動和資金投入的發展模式。目前,中國政府進行結構調整,投入新技術,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是一個很好的決策。韓國1/4的進出口交易依存于中國,換句話說,中國經濟發展得好,韓國經濟自然也會好。金容珉認為,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在推動自身堅實穩定發展的同時,也將有助于未來韓國經濟總體向好。

  泰國商會大學經濟商業預測中心主任吞納瓦說,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亞洲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為實現經濟增長,中國采取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內需增長等措施,這些政策已經取得成效。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針對目前有評論指出中國對巴西等拉美國家經濟發展拉動力開始消失的觀點,韋洛索表示反對,他認為中國對巴西經濟的影響已越來越大,在未來5年甚至10年時間內,中國對拉美國家的經濟還將有非常強的拉動作用。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戰略執行總裁馬定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大因素將支撐中國經濟繼續穩定前行。一是高儲蓄率,這使政府在調控經濟方面有更大的空間。二是城鎮化的發展。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了50%,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提升余地。

  馬定思的另一個預測是,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巴貿易將會更多地直接用人民幣交易,這不僅有利于淡水河谷與中國的貿易,也會大大增加中巴兩國貿易的便利。馬定思說,人民幣目前看來是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中最穩定的貨幣,“人民幣成為世界性貨幣將是中國繼續發展的一個自然結果”。

  韓國前央行金融貨幣委員會委員、韓中金融經濟研究院院長金大植告訴本報記者,某些人持有“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下滑”等悲觀論是源于對中國國情的無知。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正常的、暫時的。從出口導向轉為內需拉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發展過快造成的收入不均等問題,從中長期來看,這更有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

  金大植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他說,從經濟層面上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出口貿易規模巨大,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豐富了國際市場,而中國國內市場的強大購買力為韓、美及歐洲國家提供了廣闊的投資平臺。從金融層面上來看,中國高居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對世界金融市場的發展動向有著直接影響。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