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財政部近日發布我國上市公司2012年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2年有佛山照明、北大荒等8家上市公司披露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取得成效,但仍存在上市公司內控審計報告中審計意見的客觀性、恰當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
九成公司披露內控報告
據了解,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國上市公司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財政部會計司會同證監會會計部,組成課題組,密切跟蹤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實施情況,開展了對我國上市公司2012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的分析工作。
報告顯示,2012年共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滬、深交易所249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為90.05%。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披露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分別為佛山照明、西王食品、山東如意、海聯訊、*ST長油、長春經開、北大荒、中材國際。
此外,2241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有效,占比99.87%;3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無效,分別為北大荒、萬福生科、海聯訊。對此,海通證券總部分析師張琦認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制度最核心的東西,它包括了合規、合法性控制;授權、分權控制;不相容職務控制;業務程序標準控制;復查核對控制;人員素質控制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在上述8家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中,都存在一些制度性問題。其中去年佛山照明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西王食品則因大股東違規占款被深交所通報批評,萬福生科更是因造假被證監會調查。”張琦指出,這些都說明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中還存在一定問題。
信息披露存4方面問題
從披露數量來看,2008年至2012年,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從1076家增加至2244家,披露比例也從67%增加至90%,披露絕對數以及比例均呈較大幅度上升趨勢。按照分批分次實施內控規范體系的原則,2012年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和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須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
報告指出,相關責任主體在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政府監管部門在內控標準體系完善、內控規范宣傳培訓、內控規范實施監管等方面的工作仍需要加強。二是部分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及重視程度仍存不足,內控規范體系與已有管理體系的融合、內控體系的持續提升優化仍需深化,內控評價工作存在走過場現象。三是有些中介機構專業勝任能力不足、執業質量不高、低價競爭、獨立性等問題突出。
張琦表示,實際上,這次分析報告還提出了一些與投資者密切相關的問題。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就存在,內部控制評價范圍披露不夠充分,評價范圍不夠恰當;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不夠科學;內控缺陷的披露不夠充分,對內控缺陷整改的理解不當;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格式與內容差異較大,評價結論表述不規范等4方面是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