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就業目標超預期完成
?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明年仍是首要任務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2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1―9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66萬人,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根據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國今年就業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在當前經濟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城鎮新增就業超預期來之不易。
尹成基特別指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與去年基本持平。明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仍然是整個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人社部門將繼續下大力氣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經濟體量做大是重要原因
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指出,不斷做大經濟體量是我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就業依然保持穩定的重要原因。莫榮認為,隨著經濟總量的增大,即便增速放緩,由于增量不減,新增就業崗位的數量仍然能夠保持平穩。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拓展了就業空間也是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的一大亮點。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指出,從產業結構視角看,第三產業帶動就業能力更強。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4%,高于一產、二產和總的GDP增速,其增加值總量也高于二產,有力地帶動了就業。
同時,隨著今年以來簡政放權、減少市場干預等一系列釋放改革紅利措施的出臺,作為吸納新增就業主渠道的個私經濟蓬勃發展,上半年新注冊私營企業 98.53萬戶,同比增長8.59%,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89.58萬戶,同比增長7.26%,吸納了大量就業。
信長星說,從區域結構視角看,今年以來,就業量最大的東部地區,經濟率先企穩,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增長5%,貢獻了大量新增崗位。中西部地區就業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同比仍分別增長了1%和6%。
此外,國家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政策促就業的效應進一步發揮,使一些重點就業群體保持穩定。
就業總量壓力將長期存在
“結構性矛盾是我國就業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1莫榮說,“這在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招不到技術工人1近年來,類似 “農民工工資超過大學生”的報道時有所見,專家認為,這是結構性矛盾的突出體現――市場規律發生了作用,某些專業畢業生出現過剩,供大于求,薪酬就會下降。
總量壓力大也是就業工作面臨的一大挑戰。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勞動力總量減少,就業不再是難題”。對此,信長星表示,勞動年齡人口從去年開始減少了300多萬,但這是總量達到峰值后剛開始的一種下降,勞動力供給仍處在高位。經測算,到2030年左右,我國勞動力將一直保持8億人以上,就業的總量壓力長期存在,對此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摩擦性失業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莫榮說。摩擦性失業是指勞動者由于各種因素變化而暫時無法就業的現象。受摩擦性失業影響較為嚴重的是高校畢業生――由于學校里學的專業有些是和市場不接軌的,這種情況下多數出現的就是摩擦性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