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為了提高北斗導航系統精度,北斗導航地面增強系統基本方案確定:全國范圍內將建150個基站,省市原有基站也將進行改進。此外,在北斗導航產業化應用方面,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手機年內有望面世。
據了解,加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增強衛星導航性能等規劃,在今年10月上旬發布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已經提及,目前國內企業已經全面掌握了基站建設及改進方面的技術。
將建150個基準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并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相比成熟的GPS系統,中國的北斗導航發展起步慢。提高定位精度成為推進北斗系統發展的手段之一。據了解,目前GPS雖然可以實現厘米級的定位,但是沒有在中國大陸規?;瘧?,因此率先實現北斗厘米級的插分導航,將有可能實現北斗導航的后來居上。
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專家組組長、武漢大學教授施闖在“推進北斗系統在大眾領域規模化應用研討會”上透露說:“經過研究,地基增強方案的最終結論是:在全國建150個基準站,就可以實現全國廣域的精確定位;此外通過對原有省市的基準站、控制中心的改進,就可以實現區域內的厘米級精確定位,滿足從行業到大眾,從米級到厘米級的定位。”
現在湖北的地基增強示范系統已經通過驗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該系統各項指標都達到或優于國際當前的GPS地基增強系統的水平。據了解,北斗整個地基增強網建設的軟件、硬件技術,國內企業已經完全掌握。武漢大學、上海司南、北斗星通等幾家企業都擁有相關的技術。
核心芯片面臨挑戰
據了解,搭載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手機年內有望面世,北斗導航產業的應用又推進一步。但是北斗產業的推廣和核心芯片的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據了解,在前期的北斗星通、華力創通、國騰電子等為代表的北斗核心企業持續投入基礎上,華為、中興、聯想、中國遠洋、中國石油等大型企業也積極介入北斗。北斗星通副總裁胡剛判斷:國內北斗第二代產品將在2013年下半年發展,基本與國際同步;國內主流的IT和綜合企業開始加入北斗的應用,將促進北斗產業快速規?;?。
北斗芯片的另一家重點企業則沒有這么樂觀。西安華迅微電子董事長周文益認為:“北斗芯片進入手機應用以后,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困惑。北斗進入手機產業數量的擴大,是針對產業的,但是芯片的單價低,芯片產業規模并不一定擴大,特別是在通信芯片高度集成后,單獨的GPS和北斗芯片面臨著消失的風險。”通信芯片與北斗芯片的集成是大勢所趨,現在的北斗芯片企業如何參與,已經成為北斗芯片企業發展戰略中考慮的重點問題。據全球行業發展的經驗,在通信芯片與導航芯片的集成過程中,通信企業往往占主導地位。
而在推廣應用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榮駿說,大眾領域規模化應用是重要的目標。現在的主攻市場除了車載外就是手機,而且手機的市場更大,同時要開發新應用模式,但是不能一窩蜂地上。
目前國內生產北斗芯片的企業有十幾家,北斗星通、華力創通、國騰電子、華訊微電子以及東莞泰斗被并稱為芯片五兄弟。東莞泰斗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祥濱認為:“我們有時候不能和國外拼價格。國外企業有自己的商業模式,他們可以把芯片搭載在其它產品上,芯片的價格直接就降到零。除了技術進步、價格下跌,我們還需要更好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