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決定》輔導讀本中撰文表示,國家將在試點基礎上選擇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貿園(港),為全國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積累經驗。這意味著未來會在全國推廣“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據報道,高虎城在前述文章中稱,要按照《決定》要求,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進現有試點的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區。
據報道,高虎城在前述文章中稱,要按照《決定》要求,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進現有試點的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區。
中國保稅區建設正面臨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問題,一些地方依靠政策加自身的優勢條件,具備了建設自由貿易區的可能。自由貿易區成為中國沿海港口和保稅區的轉型方向越來越明顯。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也最有可能在這些自由貿易園區內先開展試驗。
目前,已有廣東、江蘇、天津、重慶等申請自由貿易園區。這些地方都是港口,申請方案的側重點各不一樣,與上海自貿區承擔的綜合試點任務不同。比如,據此前報道,廣東申請建立粵港澳自貿區的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其重點是擴大服務業開放,尤其是服務貿易開放,而重慶則側重于內陸港的貨物貿易。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財苑)王一鳴認為,其他地方試點可復制的不是上海自貿區的內容,而是制度創新。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表示,上海自貿區需要頂層制度設計來突破改革阻力,如果上海自貿區的頂層設計不完善,則其他地方的自貿區也將面臨這樣的問題及改革阻力。
對外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
高虎城稱,中國正在推進信息技術協定、政府采購協定等一系列對外談判,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加快雙邊投資協定商簽,著力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
高虎城稱,規則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在現代國際經貿競爭中能否贏得先機、獲得更大利益的重要條件。
高虎城還在文中表示,“針對國際經貿規則面臨重塑的新形勢,我國必須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自貿區、投資協定等各項談判,主動提出新議題、新方案,全面反映我國經貿利益訴求,推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為商品和服務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奠定基矗”
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T)正在商簽之中,第十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已于10月21日~25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這是中美雙方在今年7月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雙方商定進入實質性談判后舉行的首輪談判。
據商務部官員透露,中國與美國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仍在繼續推進中。
11月20日報道稱,中國與歐盟的投資協定談判也將于今日啟動。
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達成一個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既有利于促進雙向投資的增長,有利于發展雙向平衡的中歐經貿關系。對于這一重大談判,中方已經做好了準備。
如果上述談判能取得成果,則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外資管理及宏觀調控的方式將進行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