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機構感慨“苦日子到頭了”
IPO暫停一年多,倒逼股權投資機構多元化退出。清科集團發布了2013年度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報告顯示,企業并購重組成VC/PE主流退出方式。目前,國內IPO重啟在即,清科報告指出,這或將再次激起VC/PE投資退出潮。有相關機構的投資負責人指出,現在有IPO的機會了,當然愿意再排排隊,等一等,“投資的企業能夠獨立上市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最好的退出通道”。
并購估值或會下調
最近一年,國內IPO暫停倒逼VC/PE機構,退出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數據顯示,其中,并購成為最主流的推出方式,截至2013年11月,并購占比達到32%。而股權轉讓、管理層收購、回購等途徑也成為重要退出方式。
IPO暫停這一年多來,中概股海外上市也漸熱。截至11月底,共有47家企業登陸香港或美國資本市場,融資高達108.21億美元,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均同比呈現回升。僅10~11月,海外上市完成24起,超越2013年前三季度總數,回暖趨勢明顯。
而目前,IPO即將重啟和注冊制的推進讓創投們覺得“苦日子”即將到頭了。“目前等待IPO會成為PE退出的主要渠道。”三江資本總裁楊翠華表示,大部分PE還是會等待IPO,因為IPO暫停期間,通過并購退出所獲得的估值較高,隨著IPO重啟,并購的估值也會下調。
楊翠華表示,從PE角度看,項目有盈利的話,能早退出都希望早退出。不過,很多PE基金退出時還要考慮所投項目企業的創業者的想法,對企業家而言,IPO不僅能帶來財富,更能帶來聲譽、成就感等無形效應。
PE首現“實業+金融”模式
盡管IPO重啟在即讓股權投資界聞到了春天的氣息,但業內人士直言,目前,行業投資回暖的基礎仍較薄弱,在此背景下,差異化成為目前機構間新的競爭方向。據悉,近期,本土私募股權投資界首現并購控股“實業+金融”的商業模式。
據中財沃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透露,公司正在運作的一只礦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基金的首個啟動項目。“與普通礦業基金先開礦、然后賣礦的盈利模式不同,中財沃頓的礦業基金的運作將采用‘實業+金融’的運作模式滾動地開發礦資源項目。”
據了解,礦業基金首期的資金將用于全面開發上述坡隴金礦項目,其后,會持續并購其他同類型的優質礦資源項目。
此外,按照中財沃頓的規劃,在實業經營的基礎上通過香港借殼上市,并不斷地將并購的優質礦業資源注入上市公司,陸續進行資產重組,繼而投資者則可享受上市公司市盈率的倍數效應收益。
中財沃頓有關人士稱,在內地還沒有發現有近似實操“實業+金融”商業模式的私募股權基金,不過,內地和香港兩地經濟金融互補,非常適合運作這種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