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關日前啟動全面深化區域通關業務改革,對全國2742家AA類企業的貨物實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方式,打破跨關區進出境貨物必須由口岸海關驗放的做法,進一步提升外貿企業通關效率和競爭力。
今年下半年,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和外貿形勢,海關出臺多項貿易便利化措施,促進對外貿易穩定發展。海關總署牽頭推動上海、杭州等6市的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工作。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監管模式。截至10月28日,杭州試點出口近13萬個包裹,金額267萬美元,發往149個國家,已辦理出口退稅109余萬元。海關還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取消貨物行李物品保管費、ATA單證冊調整費等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今年下半年,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和外貿形勢,海關出臺多項貿易便利化措施,促進對外貿易穩定發展。海關總署牽頭推動上海、杭州等6市的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工作。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監管模式。截至10月28日,杭州試點出口近13萬個包裹,金額267萬美元,發往149個國家,已辦理出口退稅109余萬元。海關還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取消貨物行李物品保管費、ATA單證冊調整費等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海關將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企業擴大至B類及以上企業,原有12個試點海關將試點范圍擴大至關區全部業務現懲所有試點業務,其余30個海關選取1至2個業務現懲部分業務開展試點工作。今年1—10月,全國海關辦理的無紙通關報關單占同期報關單總數的42%。
8月1日起,海關對誠信守法的AA類企業貨物實施“前推、后移”的監管方式,對進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貨物實行查驗分流,減輕口岸查驗壓力。據統計,有關措施實施以來,口岸查驗量環比減少約三成。進一步擴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適用范圍,適用該模式通關的企業數量由15萬余家增至近32萬家。
7月24日,海關總署與質檢總局聯合下發擴大關檢合作“三個一”試點工作方案,統一關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做法標準,將試點范圍從廣東擴大至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7個關區。從廣東試點情況看,申報環節時間可節省約25%,查驗環節時間及費用可節省約50%。